“積愁窮地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積愁窮地角”全詩
積愁窮地角,見日上扶桑。
蜃氣生初霽,潮痕匝亂荒。
從茲頭各白,魂夢一相望。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送人歸新羅》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人歸新羅》是唐代詩人貫休的作品。以下是對其的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昨夜西風起,送君歸故鄉。
積愁窮地角,見日上扶桑。
蜃氣生初霽,潮痕匝亂荒。
從茲頭各白,魂夢一相望。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寫昨夜的西風,表達了詩人送別朋友歸故鄉的情感。詩中還以自然景象來象征人生,深化了情感的意境。蜃氣的消散代表著靄靄孤寂的心境的散去,潮痕間不斷變換著映射出人生的起伏無常。最后的“從茲頭各白,魂夢一相望”表達了離別后各自的身影逐漸變得模糊,但彼此的心靈仍然相互對望。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筆觸,抒發了對別離的思戀之情。貫休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將人情與自然相結合,賦予了詩歌更深遠的意義。詩人運用“西風”、“歸故鄉”、“扶桑”等意象,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離散。詩中采用了描寫海灘上的景象,如“蜃氣生初霽”、“潮痕匝亂荒”,深化了情感的意境。最后兩句以“從茲頭各白,魂夢一相望”作結,以空靈的句子展示了離別后人心相連的情感交融,寓意深遠,給人以啟示。整首詩句簡練,意境深邃,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別離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感人力量。
“積愁窮地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rén guī xīn luó
送人歸新羅
zuó yè xī fēng qǐ, sòng jūn guī gù xiāng.
昨夜西風起,送君歸故鄉。
jī chóu qióng dì jiǎo, jiàn rì shàng fú sāng.
積愁窮地角,見日上扶桑。
shèn qì shēng chū jì, cháo hén zā luàn huāng.
蜃氣生初霽,潮痕匝亂荒。
cóng zī tóu gè bái, hún mèng yī xiāng wàng.
從茲頭各白,魂夢一相望。
“積愁窮地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