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濟人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有濟人功”全詩
一從親幾案,常恐近兒童。
卓立澄心久,提攜注意通。
不應嫌器小,還有濟人功。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水壺子》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壺子》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表達了水壺子的職責和價值。
詩詞的中文譯文:
優秀的工匠曾經將我照料得亮晶晶,
置身于書桌的角落,無日不在筆硯之間。
曾經有一次,我被放置在親幾案上,
時常擔心被身邊的兒童靠近而受傷。
站立穩健已久,內心清澈明亮,
引導和關注著人們的思考。
不要小看我的外表,因為我還有幫助他人的作用,
濟人一方的功績也是我應有的。
詩意:詩人通過描繪水壺子的職責和價值,表達了一個物體的無私奉獻和價值所在。水壺子被置于書桌上,保持著清澈的內心,引導和關注著人們的思考,不斷地幫助著他人。詩詞傳遞了一種關愛他人、奉獻他人的精神。
賞析:《水壺子》描寫了一個普通的水壺子,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它的職責與價值。詩中用“良匠曾陶瑩”形容了水壺子的精良制作,用“多居筆硯中”揭示了它常常位于書桌之間。詩人以“一從親幾案,常恐近兒童”表達了水壺子的外表雖小但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后半節通過“卓立澄心久,提攜注意通,不應嫌器小,還有濟人功”展示了這個物體所起到的引導和關注的作用,并且不應該小看它的外表,因為它還有能夠幫助他人的作用。整首詩寫的是一個非常小的水壺子,但是詩人把它寫得富有生命力和情感色彩,以及對人類情感的無私關懷,其中寓意深遠。
“還有濟人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hú zǐ
水壺子
liáng jiàng céng táo yíng, duō jū bǐ yàn zhōng.
良匠曾陶瑩,多居筆硯中。
yī cóng qīn jī àn, cháng kǒng jìn ér tóng.
一從親幾案,常恐近兒童。
zhuō lì chéng xīn jiǔ, tí xié zhù yì tōng.
卓立澄心久,提攜注意通。
bù yīng xián qì xiǎo, hái yǒu jì rén gōng.
不應嫌器小,還有濟人功。
“還有濟人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