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載筆登麟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非載筆登麟閣”全詩
若非載筆登麟閣,定是吹簫伴鳳臺。
路傍桃李花猶嫩,波上芙蕖葉未開。
分明寄語長安道,莫教留滯洛陽才。
分類:
作者簡介(于季子)
[唐](約公元六八五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武后垂拱初前后在世。工詩。咸亨中,(公元六七二年左右)登進士第。武后稱制,官司封員外郎。季子所作詩,今僅存七首于全唐詩中。
《早春洛陽答杜審言》于季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早春洛陽答杜審言》
梓澤的年光不斷流轉,杜霸的游人不再歸來。
如果不是我親自登上麟閣記錄,
必定是我吹著簫子陪伴著鳳臺。
路旁的桃李花還嫩著,
水波上的芙蕖葉子還未開放。
明顯傳達給長安的信息,
不要讓我停留在洛陽的才情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早春時洛陽的景色和作者對于離別、告別的思念之情。詩中用梓澤(洛陽的水名)年光流轉、杜霸(洛陽的山名)游人不歸以及登麟閣、吹簫伴鳳臺等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懷。詩中還描繪了洛陽春天的柔美景色,桃李花嫩、芙蕖葉未開,這些景象和離人的思念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別離帶來的悲傷和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洛陽景色的描寫,將自然景物與人情感融合在一起,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的流轉和離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桃李花、芙蕖葉的嫩和未開與人的離別和思念形成對照,凸顯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對時光消逝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若非載筆登麟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ūn luò yáng dá dù shěn yán
早春洛陽答杜審言
zǐ zé nián guāng wǎng fù lái, dù bà yóu rén qù bù huí.
梓澤年光往復來,杜霸游人去不回。
ruò fēi zài bǐ dēng lín gé,
若非載筆登麟閣,
dìng shì chuī xiāo bàn fèng tái.
定是吹簫伴鳳臺。
lù bàng táo lǐ huā yóu nèn, bō shàng fú qú yè wèi kāi.
路傍桃李花猶嫩,波上芙蕖葉未開。
fēn míng jì yǔ cháng ān dào, mò jiào liú zhì luò yáng cái.
分明寄語長安道,莫教留滯洛陽才。
“若非載筆登麟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