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翠碧嵯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翠碧嵯峨”全詩
淺深俱得地,好惡未知他。
有草皆為戶,無人不荷戈。
相逢空悵望,更有好時么。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避寇山中作》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躲避盜賊,在山中作詩。山巒綠色郁郁蔥蔥,攀爬山峰的人很多。山地的淺深之處,都是世人得到的。誰能說清楚什么好,什么不好呢?有野草都成了家,沒有人不拿著長矛。相遇時空空感嘆,是否還會有美好的時光呢?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中避難的生活狀態。山中環境美麗,卻因為盜賊的出現,使得山中的居民們都不得不防備自衛。作者感慨世人的得失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人們無法預知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詩末,作者希望在相遇的時候,能夠有美好的時光。
賞析:《避寇山中作》一詩寫景自然,不僅描繪了山川的美麗,還點出了山中居民因為外敵的入侵而生活在危機中的艱辛。作者深思人生的無常,難以預料的未來,寫出了一種悲觀的心態。詩中運用對比手法,將山中的美景與外敵的威脅相對照,增加了詩意的層次。最后,作者以疑問的方式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給予讀者一絲希望。整首詩雖然短小,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犀利的隱喻,展示了貫休獨特的思想和感受。
“山翠碧嵯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kòu shān zhōng zuò
避寇山中作
shān cuì bì cuó é, pān qiān qù zhě duō.
山翠碧嵯峨,攀牽去者多。
qiǎn shēn jù de dì, hào wù wèi zhī tā.
淺深俱得地,好惡未知他。
yǒu cǎo jiē wèi hù, wú rén bù hé gē.
有草皆為戶,無人不荷戈。
xiāng féng kōng chàng wàng, gèng yǒu hǎo shí me.
相逢空悵望,更有好時么。
“山翠碧嵯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