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近不然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近不然灰”全詩
方尋此境去,莫問幾時回。
蕩槳入檐石,思詩聞早雷。
唯師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別性空禪師》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性空禪師》是唐代詩人貫休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禪師渾然天成的清靜境界,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離別之情。
中文譯文:
積翠迸一瀑,紅霞碧霧開。
方尋此境去,莫問幾時回。
蕩槳入檐石,思詩聞早雷。
唯師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詩意:
這首詩從自然景物入手,通過描繪一瀑流從峭壁上垂落,紅霞和碧霧相互交融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禪師修行境界的贊美。詩人希望能夠去尋找禪師所在的境界,卻不知道何時能返回。在這樣的心境下,詩人舍棄了紛紛擾擾的塵世,心隨槳聲蕩入檐石之間,傾聽早上的雷聲,希望能夠靠近禪師。然而,禪師的心靈境界與詩人相似,但離詩人極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禪師境界的向往和自己內心的迷茫。它以純凈、清靜的語言表達了禪宗中心課題,即通過遺棄塵世的雜念,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整首詩節奏流暢,語言簡練,形象明晰,通過對禪師境界的描繪以及詩人內心的獨白,展示出了唐代文人的禪修情懷和對境界的追求。同時,詩人對禪師內心境界的贊美也體現出他對禪宗的欽佩和崇尚。
“欲近不然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xìng kōng chán shī
別性空禪師
jī cuì bèng yī pù, hóng xiá bì wù kāi.
積翠迸一瀑,紅霞碧霧開。
fāng xún cǐ jìng qù, mò wèn jǐ shí huí.
方尋此境去,莫問幾時回。
dàng jiǎng rù yán shí, sī shī wén zǎo léi.
蕩槳入檐石,思詩聞早雷。
wéi shī xīn shì wǒ, yù jìn bù rán huī.
唯師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欲近不然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