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亦難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問答亦難聞”全詩
落葉平津岸,愁人李使君。
文章應力竭,茅土始天分。
又逐東風去,迢迢隔嶺云。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聞李頻員外卒》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李頻員外卒》是一首唐代貫休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其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蒼難可問,
問答亦難聞。
落葉平津岸,
愁人李使君。
文章應力竭,
茅土始天分。
又逐東風去,
迢迢隔嶺云。
詩意:
這首詩詞以李頻為主題,表達了對李頻去世的哀悼之情。作者用隱喻的方式來描繪李頻的情景,以表達自己對他的懷念之情。詩中所表現的是生死無常、世事變遷的主題,以及對逝去的人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深切的哀悼之情。詩中使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蒼蒼、落葉、平津岸、迢迢隔嶺云等,以增強詩詞的感情色彩。作者以敘事形式,對李頻的去世表達了哀悼之情,并提示了生死的無常以及人生的短暫與變遷。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詩情深沉,語言簡練。對于失去的朋友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反思。
這首詩將李頻描繪成了一位令人愁苦的使君, 并通過對文學與生命的本質的探索,思考了文人境遇和生死的無奈。它通過對李頻和人生的瞬間的無常和變化的表達的同時,暗示了文人社會化的人際交往的無法承受的重負。通過描繪李頻的形象和生命的無常,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并反思了人生的短暫和變幻無常。
“問答亦難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lǐ pín yuán wài zú
聞李頻員外卒
cāng cāng nán kě wèn, wèn dá yì nán wén.
蒼蒼難可問,問答亦難聞。
luò yè píng jīn àn, chóu rén lǐ shǐ jūn.
落葉平津岸,愁人李使君。
wén zhāng yìng lì jié, máo tǔ shǐ tiān fèn.
文章應力竭,茅土始天分。
yòu zhú dōng fēng qù, tiáo tiáo gé lǐng yún.
又逐東風去,迢迢隔嶺云。
“問答亦難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