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蕈火初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棕蕈火初干”全詩
飲水臨人易,燒山覓士難。
錦機花正合,棕蕈火初干。
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分類: 宮怨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聞知聞赴成都辟請》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知聞赴成都辟請
聞聽文翁還入川,帷幕上排列瑯玕。
飲水邊人容易得,燒山中尋士難。
織機上繡花正發,竹席下炊飯初完。
知己是否相思久,何妨借取羽翰。
【中文譯文】
聞到了文翁即將返回成都,帷帳上陳設著瑯玕(貴重的器物)。
飲水邊的人容易交到,而燒山中尋找才士很困難。
織機上正在繡花,竹席下炊飯初次完成。
不知道知己是否一直思念,何妨借走羽翰。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貫休得知文翁(指友人)即將返回成都,自己也有機會再次相會之時的情感與思緒。詩人在詩中通過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知己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人將知己的歸來與帷帳上陳設瑯玕相對應,突出朋友的重要性,同時也彰顯了朋友的身份和地位。
接著,詩人用飲水邊人容易得,燒山中尋士難的對比來形容交友之易和尋找知己之難。表達了詩人對知己的異鄉求學之旅的期待和渴望。
織機上正在繡花的句子,描繪了家中事物的平凡而有序的生活,而竹席下炊飯初次完成,表達了對友人歸來的渴望和期待。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知己是否一直思念的疑慮,用借取羽翰來隱喻對知己思念之情。整首詩雖然簡潔明了,但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通過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棕蕈火初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zhī wén fù chéng dū pì qǐng
聞知聞赴成都辟請
wén wēng hái huà shǔ, yì mù liè yuān luán.
文翁還化蜀,帟幕列鹓鸞。
yǐn shuǐ lín rén yì, shāo shān mì shì nán.
飲水臨人易,燒山覓士難。
jǐn jī huā zhèng hé, zōng xùn huǒ chū gàn.
錦機花正合,棕蕈火初干。
zhī jǐ xiāng sī fǒu, rú hé jiè yǔ hàn.
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棕蕈火初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