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機仍未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機仍未忘”全詩
一法尋常說,此機仍未忘。
窗閑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寄語迷津者,來茲問不妨。
分類: 懷古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題大安寺通禪師院》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大安寺通禪師院》
朝代:唐代
作者:貫休
應行諸岳遍,
象屣半無綱。
一法尋常說,
此機仍未忘。
窗閑藤影老,
衲厚瀑痕荒。
寄語迷津者,
來茲問不妨。
中文譯文:
應該到各個山岳去行走,
腳印像屣鞋一樣隨意而無章法。
佛法講述著常識的道理,
這種領悟仍然未曾忘記。
窗外藤蔓斜倚的影子已經老去,
僧袍上厚實的瀑布痕跡已經荒涼了。
寄語給迷失在迷津中的人們,
來到這里詢問也沒有關系。
詩意:
這首詩是貫休題寫的大安寺通禪師院。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佛法的領悟,并借此寄語給迷失在困境中的人們。詩中突出了行走的重要性和領悟常識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歲月荏苒的感慨。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展現出深邃的思考和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佛法的理解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以自己的行走之路和佛法領悟來勉勵那些迷失在人生迷津中的人們。通過窗外藤蔓老去的影子和僧袍上瀑布痕跡的衰減,詩人描繪了時間流逝和歲月荏苒的感慨。整首詩流暢優美,意蘊深遠,反映了唐代文人宿命感和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此機仍未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dà ān sì tōng chán shī yuàn
題大安寺通禪師院
yīng xíng zhū yuè biàn, xiàng xǐ bàn wú gāng.
應行諸岳遍,象屣半無綱。
yī fǎ xún cháng shuō, cǐ jī réng wèi wàng.
一法尋常說,此機仍未忘。
chuāng xián téng yǐng lǎo, nà hòu pù hén huāng.
窗閑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jì yǔ mí jīn zhě, lái zī wèn bù fáng.
寄語迷津者,來茲問不妨。
“此機仍未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