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去趣何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師去趣何長”全詩
鬢有炎州雪,心為異國香。
退牙山象惡,過海布帆荒。
早作歸吳計,無忘父母鄉。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送僧之安南》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之安南
安南千萬里,師去趣何長。
鬢有炎州雪,心為異國香。
退牙山象惡,過海布帆荒。
早作歸吳計,無忘父母鄉。
譯文:
送僧往安南,
離別的路途長遠。
頭發如炎州的白雪,
心靈卻沉浸在異國的芬芳中。
險峰上有兇惡的野象,
穿過洶涌的海水乘著帆船,一片荒涼。
早早地定下回吳的計劃,
卻從未忘記自己的故鄉和父母。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貫休寫給友人送別僧人往安南的作品。詩人以距離遙遠的安南為背景,表達了對僧人的離別之情和對僧人的美好祝愿。
首句“安南千萬里,師去趣何長”,表現出安南距離詩人極遠,僧人的離去也讓詩人覺得無比漫長。通過“千萬里”和“趣何長”這樣的形容詞,凸顯出詩人的思念之情和對僧人的不舍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鬢有炎州雪,心為異國香”,將詩人自己炎州的白發與異國的芬芳相對照,通過對比來顯露思鄉之情。
隨后的兩句“退牙山象惡,過海布帆荒”,描繪了僧人去往安南的艱險旅程,表達了對僧人的祝福與關心。
最后兩句“早作歸吳計,無忘父母鄉”,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早日回到吳地(詩人的故鄉)的期望,同時也提醒友人不要忘記自己的家鄉和父母。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了詩人對友人去往安南的祝福和思念之情。通過使用形象鮮明的詞語和對比手法,增加了詩歌的表現力,使讀者更容易感受到詩人的情感。整首詩表現了友情、思鄉之情和對家人的深深的依戀之情,給人以深思。
“師去趣何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zhī ān nán
送僧之安南
ān nán qiān wàn lǐ, shī qù qù hé zhǎng.
安南千萬里,師去趣何長。
bìn yǒu yán zhōu xuě, xīn wèi yì guó xiāng.
鬢有炎州雪,心為異國香。
tuì yá shān xiàng è, guò hǎi bù fān huāng.
退牙山象惡,過海布帆荒。
zǎo zuò guī wú jì, wú wàng fù mǔ xiāng.
早作歸吳計,無忘父母鄉。
“師去趣何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