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寧唯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吞并寧唯漢”全詩
煙霞誰是主,丘隴自傷神。
吞并寧唯漢,凄涼莫問陳。
盡隨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秋末江上望》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末江上望
莽莽古江濱,
紛紛墜葉頻。
煙霞誰是主,
丘隴自傷神。
吞并寧唯漢,
凄涼莫問陳。
盡隨流水去,
寂莫野花春。
中文譯文:
秋天的江邊廣袤無垠,
紛紛落下樹葉不斷。
霧霞飄渺彷佛是天主,
丘隴因而自傷心靈。
吞并帝國并非唯有漢朝,
凄涼之景莫問陳勝。
隨著流水一去無蹤跡,
寂寥的野花開放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末江邊的景象,表達了一種寂寥和凄涼的情感。詩中描寫了江濱的古老景色,葉子頻繁地飄落。作者通過運用"莽莽"、"古"等詞語,給人一種廣袤、悠久的感覺。煙霧和霞光飄渺,仿佛有主宰著這一切的存在,丘隴因此傷神。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吞并和統一的國家形勢,以及作者內心中的凄涼之感。"吞并寧唯漢"表示吞并帝國的并不只有漢朝,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吞并統一的國家形勢的思考。"凄涼莫問陳"則將目光移向歷史人物陳勝,也意味著如今的處境和景象。
最后兩句表達了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寂寥。"盡隨流水去"意味著無法阻擋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寂莫野花春"則表達了無人欣賞的野花春天的悲涼之感。
整首詩以凄涼和寂寥為主旋律,通過描繪秋末江上的景象,表達了對于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運用了許多意象和修辭手法,給人一種厚重而深沉的感覺。
“吞并寧唯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mò jiāng shàng wàng
秋末江上望
mǎng mǎng gǔ jiāng bīn, fēn fēn zhuì yè pín.
莽莽古江濱,紛紛墜葉頻。
yān xiá shuí shì zhǔ, qiū lǒng zì shāng shén.
煙霞誰是主,丘隴自傷神。
tūn bìng níng wéi hàn, qī liáng mò wèn chén.
吞并寧唯漢,凄涼莫問陳。
jǐn suí liú shuǐ qù, jì mò yě huā chūn.
盡隨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吞并寧唯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