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當大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朱門當大路”全詩
朱門當大路,風雪立多時。
似月心常凈,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乞食僧》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擎缽貌清羸,
天寒出寺遲。
朱門當大路,
風雪立多時。
似月心常凈,
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輕誚,
古佛盡如斯。
中文譯文:
手舉缽,面貌清瘦,
天寒的時候離開寺廟晚。
紅門正對大路上,
風雪不斷地刮過很久。
心靈就像明亮的月亮,
紛紛擾擾的事情全不知。
旅人們不要嘲笑,
古代的佛陀也都如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乞食僧人,形容其清瘦之貌。詩人用"擎缽貌清羸"這句來展示了這位僧人手持著缽,面容瘦弱的形象。接著詩人描述了這位僧人在寺廟里等待天寒的時候才離開,這顯示了僧人的守諾和毅力。"朱門當大路,風雪立多時"這兩句描繪了紅門對面是繁忙的大路,而在風雪天里,寒冷持續了很長時間,暗示了這位乞食僧人的生活艱辛。接下來的兩句:"似月心常凈,如麻事不知"表達了僧人心靈純潔,即使面對種種煩惱和繁忙,內心依然保持清凈,不被世俗的煩惱所擾亂。最后兩句"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是詩人對行人們的勸告,不要輕視,因為這位乞食僧人得到了佛陀的啟示,它代表了佛教的精神境界,即使在世俗繁忙和艱辛之中,心靈仍然可以保持純凈和靜謐。
整首詩表達了一個寧靜清凈的僧人形象,以及佛教中要追求內心平靜與清凈的精神境界。此外,詩中對人們的勸告也提醒著人們不要嘲笑和看輕那些并不富有,但依然擁有純凈心靈的人。
“朱門當大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ǐ shí sēng
乞食僧
qíng bō mào qīng léi, tiān hán chū sì chí.
擎缽貌清羸,天寒出寺遲。
zhū mén dāng dà lù, fēng xuě lì duō shí.
朱門當大路,風雪立多時。
shì yuè xīn cháng jìng, rú má shì bù zhī.
似月心常凈,如麻事不知。
xíng rén mò qīng qiào, gǔ fó jǐn rú sī.
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
“朱門當大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