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得到師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即得到師心”全詩
不知何歲月,即得到師心。
徑繞千峰細,庵開亂木深。
倘然云外老,他日亦相尋。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送僧歸翠微》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只有一個袈裟,翠微歸到了舊山岑。
不知道是哪一年月,就得到了我的師心。
繞著千峰的小徑,庵堂開在茂密的樹林中。
如果我老去了在云外,將來也會相互尋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貫休送別僧人歸翠微寺的作品。詩人表達了對僧人的相送之情,詩中描繪了僧人歸去的場景和心境,表達了對僧人修道成果的贊賞和期望。
詩中的“只衲一個衲”和“翠微歸舊岑”表達了僧人行囊簡單,只有一件僧袍,他回到了翠微山上的舊寺。這些細節凸顯了僧人的超凡清苦和對于內心歸宿的堅守。
“不知何歲月,即得到師心”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的敬仰和認可,贊揚了僧人在修行中所獲得的成果和領悟。
“徑繞千峰細,庵開亂木深”描繪了翠微山的景色,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山林中,感受到了幽靜深邃的庵堂,以及周圍茂密的樹木和千峰交錯的景象。這種自然景觀與僧人修行的氛圍相互映襯,表現了禪宗文化的意境。
最后兩句“倘然云外老,他日亦相尋”,表達了詩人希望將來能夠再次相聚的愿望,即使在云外老去了,也有相互尋找的機會。這句話是對于友誼和師徒之情的珍視和承諾。
整首詩通過樸實、自然、平淡的文字描繪了僧人歸去的情景,展示了貫休獨特的寫作風格和他對于禪宗文化的深入思考和領悟。詩中所表達的對于簡樸、清靜和修行之道的推崇和向往,以及對于友誼和心靈的歸宿的追求,使得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回響。
“即得到師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cuì wēi
送僧歸翠微
zhǐ nà yí gè nà, cuì wēi guī jiù cén.
只衲一個衲,翠微歸舊岑。
bù zhī hé suì yuè, jí dé dào shī xīn.
不知何歲月,即得到師心。
jìng rào qiān fēng xì, ān kāi luàn mù shēn.
徑繞千峰細,庵開亂木深。
tǎng rán yún wài lǎo, tā rì yì xiāng xún.
倘然云外老,他日亦相尋。
“即得到師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