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色非空非不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非色非空非不空”全詩
獨坐松根石頭上,四溟無限月輪孤。
非色非空非不空,空中真色不玲瓏。
可憐盧大擔柴者,拾得驪珠橐籥中。
優缽羅花萬劫春,頻犁田地絕纖塵。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葉人。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道情偈三首》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情偈三首》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貫休。這首詩詞包含了多個意象和象征,并通過對比和對立的手法表達了貫休對道和世俗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貫休通過描述兩位老人來表達對世俗和道之間的對比。崆峒老人專一于道,而黃梅真叟卻無所執著。后兩句則通過“獨坐松根石頭上,四溟無限月輪孤”的描寫,表達了崆峒老人對道的追求與世俗的隔絕。
接下來,貫休使用了一系列對立和矛盾的詞語,如“非色非空非不空,空中真色不玲瓏”,來體現道的本質和世俗的虛妄。他強調道非色、非空,但在真實的空中卻能找到真正的色彩。
最后一首詩則通過對比盧大擔柴者和拾得驪珠橐籥的描寫,表達了對修行的難度和修得智慧的可貴。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充滿了哲思和宗教意味。貫休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他對于道和世俗的看法。詩意深遠,意境優美,適合細細品味。
“非色非空非不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qíng jì sān shǒu
道情偈三首
kōng tóng lǎo rén zhuān yī yī, huáng méi zhēn sǒu què wú wú.
崆峒老人專一一,黃梅真叟卻無無。
dú zuò sōng gēn shí tou shàng, sì míng wú xiàn yuè lún gū.
獨坐松根石頭上,四溟無限月輪孤。
fēi sè fēi kōng fēi bù kōng, kōng zhōng zhēn sè bù líng lóng.
非色非空非不空,空中真色不玲瓏。
kě lián lú dà dān chái zhě, shí dé lí zhū tuó yuè zhōng.
可憐盧大擔柴者,拾得驪珠橐籥中。
yōu bō luó huā wàn jié chūn, pín lí tián dì jué xiān chén.
優缽羅花萬劫春,頻犁田地絕纖塵。
dào wú dào zhě xiāng zhāo hǎo, bú shì xiāng lín cǎi yè rén.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葉人。
“非色非空非不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