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雄圖又何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雄圖又何在”全詩
宰嚭一言終殺伍,大夫七事只須三。
功成獻壽歌飄雪,誰愛扁舟水似藍。
今日雄圖又何在,野花香徑鳥喃喃。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讀《吳越春秋》》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猶來吳越盡須慚,
背德違盟又信讒。
宰嚭一言終殺伍,
大夫七事只須三。
功成獻壽歌飄雪,
誰愛扁舟水似藍。
今日雄圖又何在,
野花香徑鳥喃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貫休對吳越歷史和現實的感慨之情。他指責吳越君主和貴族們違背道德、背離盟約而又信任奸謀。他提到了宰嚭,這是春秋時期吳國的一位大臣,宰嚭因為說了一句話而被吳王殺死。作者還提到了大夫,指責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忽視了七件德行中只須完成三件。
然后,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吳越歷史的失望和無奈。他說到了功成名就之后獻壽的人們歌唱著飄雪的時光,但他問道,如今誰還在意扁舟上的藍色水面呢?最后,他表示對當下的吳越形勢感到迷惘,雄圖一去不復還,花徑上的野花依然香甜,但鳥兒的啁啾聲似乎充滿了疑問和不安。
賞析:
這首詩詞以貫休獨特的筆觸和抒發情感的方式,表達了對吳越歷史和現實的反思和失望。他通過描繪吳越君主和貴族的背叛、奸謀和對德行的忽視,展現了深深的憤慨之情。雖然詩詞所提到的人物和事件可能只是作為借喻和象征,但它們仍然能夠呈現出整個社會的道德淪喪和混亂。
貫休通過描繪功成名就后的虛榮和社會現實的無力,傳達了一種對功利主義和虛幻顯著的懷疑和悲哀。他在詩中提到了扁舟和藍色水面,這是一種對自然之美的渴望和眷戀,與社會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詩人對當前的形勢表示疑惑和不安,雄圖一去不復還,野花依然香甜,但鳥兒的喃喃之聲似乎透露出社會的動蕩和不確定性。整首詩詞體現了貫休對歷史和現實的痛心和憂慮,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關懷。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吳越歷史和現實中的背離和虛榮,傳達了對道德淪喪和社會困境的思考和反思之情。同時,它也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和對穩定和安寧的向往,進一步加深了對當下形勢的憂慮感。
“今日雄圖又何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wú yuè chūn qiū
讀《吳越春秋》
yóu lái wú yuè jǐn xū cán, bèi dé wéi méng yòu xìn chán.
猶來吳越盡須慚,背德違盟又信讒。
zǎi pǐ yī yán zhōng shā wǔ,
宰嚭一言終殺伍,
dài fū qī shì zhǐ xū sān.
大夫七事只須三。
gōng chéng xiàn shòu gē piāo xuě, shuí ài piān zhōu shuǐ shì lán.
功成獻壽歌飄雪,誰愛扁舟水似藍。
jīn rì xióng tú yòu hé zài, yě huā xiāng jìng niǎo nán nán.
今日雄圖又何在,野花香徑鳥喃喃。
“今日雄圖又何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