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扁舟去不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散發扁舟去不回”全詩
更無人望青山立,空有帆沖夜色來。
沙鳥似云鐘外去,汀花如火雨中開。
可憐瀟灑鴟夷子,散發扁舟去不回。
分類: 寫景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春晚桐江上閑望作》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春晚桐江上閑望作》
江上車聲落日催,
湍湍紅塵起似雷。
看不見人望青山立,
只有帆沖向夜回。
沙鳥飛去如云鐘,
汀花雨中似火光。
可憐瀟灑鴟夷子,
離開船只再無返。
詩意:詩人用春晚桐江上的景色描繪了一幅閑適而又動蕩的畫面。江上車聲與夕陽的催促形成了人們紛亂而忙碌的場面,仿佛是懸掛在空中的紅塵。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周圍沒有人看望這邊挺立著的青山,只有一艘船頂著夜色向前駛去。沙鳥飛離的身影如同云鐘外的鐘聲,汀花在雨中如火般綻放。最后,詩人以瀟灑的鴟夷子為比喻,形容離開船只的人再也不會回來。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江上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寂寞和別離的情感。江上車聲和紅塵的描繪使得整個場景顯得繁忙而喧囂,寓意現實生活中的繁忙與嘈雜。然而,在這種繁忙中,詩人卻感到孤獨和遺憾,因為周圍沒有人欣賞到他所看到的美景。最后,詩人用鴟夷子的形象來表達詩人離開這個場景后再也不會回來的意思,給人一種別離之情。整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充滿著離別和無法挽回的情感的場景,給人一種深深的思索和留戀。
“散發扁舟去不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wǎn tóng jiāng shàng xián wàng zuò
春晚桐江上閑望作
jiāng shàng chē shēng luò rì cuī, fēn fēn rǎo rǎo qǐ hóng āi.
江上車聲落日催,紛紛擾擾起紅埃。
gèng wú rén wàng qīng shān lì,
更無人望青山立,
kōng yǒu fān chōng yè sè lái.
空有帆沖夜色來。
shā niǎo shì yún zhōng wài qù, tīng huā rú huǒ yǔ zhōng kāi.
沙鳥似云鐘外去,汀花如火雨中開。
kě lián xiāo sǎ chī yí zi, sàn fà piān zhōu qù bù huí.
可憐瀟灑鴟夷子,散發扁舟去不回。
“散發扁舟去不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