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伴人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色伴人歸”全詩
霜雪交河盡,旌旗入塞飛。
曉光隨馬度,春色伴人歸。
課績朝明主,臨軒拜武威。
分類: 入塞
作者簡介(劉希夷)
劉希夷 (約651-?) 唐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代悲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已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延之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后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
《入塞》劉希夷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入塞》
將軍困在敵圍中,邊境戰事暫停。霜雪混合在河中,旌旗飄入塞外。晨光隨著馬兒越過,春色與人一同歸來。向朝廷匯報戰果,在皇帝面前頂禮膜拜武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將軍成功突圍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英勇將士的贊美和對和平的向往。將軍在戰亂中陷入敵軍圍攻,但最終成功突圍,邊境的戰事也因此稍作休息。在撤離的途中,將軍帶著旗幟順利進入了塞外,離開了戰火紛飛的地方。在歸程中,晨光和春色伴隨著將軍和士兵們,給予了一線希望和生機。最后,將軍帶著勝利的戰績,向朝廷報告,在皇帝面前拜見并感謝武威(指治理邊塞的功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將軍成功脫困的場景,給人一種勇敢和堅韌的感覺。通過詩人對晨光和春色的描繪,詩中透露出對和平和希望的向往,意味著戰爭終將過去,春天將會到來。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對英勇將士和辛勤邊衛的贊美,將軍帶著戰功歸朝,像征著國家的繁榮和邊境的安寧。整首詩以簡約的筆觸描繪了一個邊塞將軍的英勇壯舉和對和平的向往,具有濃厚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意味。
“春色伴人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sāi
入塞
jiāng jūn xiàn lǔ wéi, biān wù xī róng jī.
將軍陷虜圍,邊務息戎機。
shuāng xuě jiāo hé jǐn, jīng qí rù sāi fēi.
霜雪交河盡,旌旗入塞飛。
xiǎo guāng suí mǎ dù, chūn sè bàn rén guī.
曉光隨馬度,春色伴人歸。
kè jī cháo míng zhǔ, lín xuān bài wǔ wēi.
課績朝明主,臨軒拜武威。
“春色伴人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