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高憶恩門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陵高憶恩門在”全詩
吳朝客見投文去,楚國僧迎著紫歸。
已得聲名先振俗,不妨風雪更探微。
金陵高憶恩門在,終掛云帆重一飛。
分類:
作者簡介(齊己)
《貽惠暹上人》齊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貽惠暹上人
青絲歲歲不言過,白髮峨峨愁有多。
勸君務當同武役,莫使文星衢豔儔。
賢恩感主知全國,碑石無情但激疏。
吾道天然當海阨,不圖顚倒近時蘇。
譯文:
將我年少時的青絲不斷提及,白發愈發沉重憂傷難言其多。
勸你務必參加武役,不要讓文星街上的風花雪月比肩。
賢者的恩澤感動了君主,碑石沒有感情,只會嘲諷冷落。
我的道路注定遙遠,不圖近在眼前的名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齊己寫給暹上人的贈詩。詩中作者表達了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和對社會的不滿。
第一句描述了青絲變白發,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衰老的憂慮。第二句提出了“勸君務當同武役”的意思,表示作者認為參加軍事行動會比文學更有出息,對于文人來說,過多的追求風花雪月只會讓自己變得虛浮。
第三句中的“賢恩感主知全國”指的是賢者的恩澤感動了君主,表示賢者雖然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識,但他的道德和才能最終會為全國所知。而“碑石無情但激疏”則暗示了現實社會對賢者的冷落和忽視。
最后兩句:“吾道天然當海阨,不圖顚倒近時蘇”表現了作者追求真理和高尚理想的決心,他表達了自己不圖近在眼前的名利,而只希望實現自己的道路和理想。
整首詩情緒抒發真摯,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深深的不滿和追求真理的決心,揭示了那個時代文人士子的普遍困境和內心的掙扎。
“金陵高憶恩門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huì xiān shàng rén
貽惠暹上人
jīng lùn gōng yú gèng yè shī, yòu yú nán lǐ zòng tiān jī.
經論功馀更業詩,又于難里縱天機。
wú cháo kè jiàn tóu wén qù,
吳朝客見投文去,
chǔ guó sēng yíng zhe zǐ guī.
楚國僧迎著紫歸。
yǐ dé shēng míng xiān zhèn sú, bù fáng fēng xuě gèng tàn wēi.
已得聲名先振俗,不妨風雪更探微。
jīn líng gāo yì ēn mén zài, zhōng guà yún fān zhòng yī fēi.
金陵高憶恩門在,終掛云帆重一飛。
“金陵高憶恩門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