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使諫臣終屈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使諫臣終屈辱”全詩
豈使諫臣終屈辱,直疑天道惡忠良。
生前賣卜居三蜀,死后馳名遍大唐。
誰是后來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頹綱。
分類:
作者簡介(鄭遨)
鄭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詩人,滑州白馬(河南滑縣)人。傳他“少好學,敏于文辭”,是“嫉世遠去”之人,有“高士”、“逍遙先生”之稱。
《哭張道古》鄭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張道古》是唐代詩人鄭遨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哭張道古,表達了對這位忠臣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曾經陳述章疏忤顯皇,
撲落西南事情可悲傷。
豈能使忠誠的諫臣,
終究遭受屈辱對待。
直接懷疑天道的公正,
惡待忠良實不容。
生前賣卜居住在三蜀,
死后名聲傳遍大唐。
誰是后來修史的人,
說者能力死頹綱。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哀悼張道古的不幸遭遇,并對當時朝廷的荒唐之處提出了質疑。詩人對張道古的忠誠和直言不諱表示了贊賞,同時對他所受的待遇感到憤慨和無奈。
在詩詞中,詩人批評了朝廷的不公和對諫臣的壓制。他質疑天道為何對忠臣不公,并對后來修史的人進行了諷刺。整首詩詞通過對忠臣的哀悼,揭示了社會的黑暗面,表達了對正直與良知的珍視和呼喚。
這首詩詞頗具悲劇色彩,通過對張道古的哀悼表達了人們對忠誠和公正的渴望。同時,詩人對朝廷的病態現象進行了揭露,表明了他對社會的不滿和對荒唐現象的深思。整首詩詞流暢優美,用意深遠,寓意豐富,是一首情感真摯、思想詰問的佳作。
“豈使諫臣終屈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zhāng dào gǔ
哭張道古
céng chén zhāng shū wǔ zhāo huáng, pū luò xī nán shì kě shāng.
曾陳章疏忤昭皇,撲落西南事可傷。
qǐ shǐ jiàn chén zhōng qū rǔ,
豈使諫臣終屈辱,
zhí yí tiān dào è zhōng liáng.
直疑天道惡忠良。
shēng qián mài bǔ jū sān shǔ, sǐ hòu chí míng biàn dà táng.
生前賣卜居三蜀,死后馳名遍大唐。
shuí shì hòu lái xiū shǐ zhě, yán jūn lì sǐ zhèng tuí gāng.
誰是后來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頹綱。
“豈使諫臣終屈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