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何所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渡河何所適”全詩
焉能履虎尾,豈用學牛刀。
——寧茵
但得居林嘯,焉能當路蹲。
渡河何所適,終是怯劉琨。
——斑寅
無非悲甯戚,終是怯庖丁。
若遇龔為守,蹄涔向北溟。
——斑特
分類:
《二斑與寧茵賦詩》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斑與寧茵賦詩》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佚名。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曉讀云水靜,
夜吟山月高。
焉能履虎尾,
豈用學牛刀。
寧茵但得居林嘯,
焉能當路蹲。
渡河何所適,
終是怯劉琨。
斑寅無非悲甯戚,
終是怯庖丁。
若遇龔為守,
蹄涔向北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于不同個體在不同環境下的自知之明和適應能力的思考。
首句描述了清晨閱讀時云水的寧靜,夜晚吟唱時山月的高懸。這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一種寧靜、高遠的心境。接下來的兩句“焉能履虎尾,豈用學牛刀”表達了一種謹慎和自知之明的態度。履虎尾意味著冒險和挑戰,學牛刀則暗指學習和修行。詩人暗示自己不敢冒險挑戰危險的事物,也不需要過度努力學習,保持謹慎和適度的態度。
第二節以寧茵和斑寅兩人的對話形式呈現。寧茵希望能夠在安靜的林中自由吟唱,不愿意在塵世間低頭妥協。而斑寅則表示對于渡河時的選擇感到迷茫和害怕,他對劉琨的勇敢心存疑慮。這里通過對比兩人的態度,表達了自我選擇和適應環境的困惑和憂慮。
最后一句“若遇龔為守,蹄涔向北溟”揭示了斑寅的特殊身份。龔為是古代守衛河流的神祇,蹄涔意味著斑寅將變身為神獸。這句話表達了斑寅內心的愿望,希望能夠在北溟(指北方海域)追尋更廣闊的舞臺和機遇。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個體選擇和內心情感的描繪,表達了對于自知之明、謹慎選擇和適應環境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展示了人們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態度和困惑,以及對于追求更廣闊舞臺的渴望。
“渡河何所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bān yǔ níng yīn fù shī
二斑與寧茵賦詩
xiǎo dú yún shuǐ jìng, yè yín shān yuè gāo.
曉讀云水靜,夜吟山月高。
yān néng lǚ hǔ wěi, qǐ yòng xué niú dāo.
焉能履虎尾,豈用學牛刀。
níng yīn
——寧茵
dàn dé jū lín xiào, yān néng dāng lù dūn.
但得居林嘯,焉能當路蹲。
dù hé hé suǒ shì, zhōng shì qiè liú kūn.
渡河何所適,終是怯劉琨。
bān yín
——斑寅
wú fēi bēi níng qī, zhōng shì qiè páo dīng.
無非悲甯戚,終是怯庖丁。
ruò yù gōng wèi shǒu, tí cén xiàng běi míng.
若遇龔為守,蹄涔向北溟。
bān tè
——斑特
“渡河何所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