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館總是鹓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館總是鹓鸞”全詩
日用讀書萬卷,何忍不蒙學士。
墨制簾下出來,微臣眼看喜死。
分類:
作者簡介(崔日用)
崔日用,唐朝大臣,詩人。進士出身,為芮城尉。先是攀附武三思,后附唐玄宗。在誅除太平公主前,玄宗跟崔日用討論,日用說:“太平公主謀逆有期,陛下往在宮府(太子),欲有討捕,猶是子道臣道,須用謀用力。今既光臨大寶,但須下一制,誰敢不從?”并建議“先定北軍”,七月初四,玄宗完全按照崔日用的計劃行事。遂誅太平公主。史稱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轉禍為福,以取富貴”。封齊國公。
《又賜宴自歌》崔日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又賜宴自歌》
東館總是鹓鸞,南臺自多杞梓。
日用讀書萬卷,何忍不蒙學士。
墨制簾下出來,微臣眼看喜死。
中文譯文:
東館中常有鴛鴦鳥,南臺上多杞梓樹。
日夜讀書萬卷書籍,怎么忍心不成為學士。
墨制的窗簾拉起,微臣眼睛看著而喜極而泣。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崔日用受到皇帝的賞識,被賜予宴會的場景。他說東館常有鴛鴦鳥,南臺上有很多杞梓樹,這些是表示皇帝的恩寵。崔日用后來成為了學士,念書無數,他感慨自己是通過讀書成為學士,并表示自己心懷感激。最后,他說他看到墨制的窗簾起來,感到非常高興,甚至欣喜若狂。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知識分子對于學習和被賞識的喜悅之情。東館中的鴛鴦鳥和南臺上的杞梓樹是象征著皇帝的嘉獎和恩寵。作者經過刻苦的學習,成為了一名學士,對于自己通過讀書獲得這個成就,表示出由衷的感謝之情。他在最后幾句中,通過描述自己看到墨制的窗簾起來后的欣喜之情,表達了他內心的喜悅和滿足。
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于知識和被嘉獎的珍視與喜悅之情,同時也傳遞了鼓勵讀書求學、不斷進取的教育觀念。
“東館總是鹓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cì yàn zì gē
又賜宴自歌
dōng guǎn zǒng shì yuān luán, nán tái zì duō qǐ zǐ.
東館總是鹓鸞,南臺自多杞梓。
rì yòng dú shū wàn juǎn,
日用讀書萬卷,
hé rěn bù méng xué shì.
何忍不蒙學士。
mò zhì lián xià chū lái, wēi chén yǎn kàn xǐ sǐ.
墨制簾下出來,微臣眼看喜死。
“東館總是鹓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