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與將書問樂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待與將書問樂坤”全詩
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跡,華岳山前見掌痕。
不須惆悵憂難嫁,待與將書問樂坤。
分類: 閨怨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嘲妓(牧罷宣州幕,經陜,有酒糾妓肥碩,牧贈此詩)》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嘲弄妓女(羌族部落牧民離開宣州牧場,途經陜西,遇到了一位嬌滿的妓女,草草寫下這首詩贈送給她)
詩意:
這首詩是杜牧在牧場巡視之際,遇到了一位妓女,妓女以豐滿的身材和飽滿的姿態吸引了杜牧的目光。杜牧在詩中將妓女的胸部形容為一塊盤古開天辟地的泥土,將她的裙子補丁形容為十個火紅的旗幟。同時,詩中也提到了杜牧在瓦官寺看到的行人留下的痕跡,以及在華岳山前看到的執掌山神的痕跡。整首詩以輕松戲謔的口吻來嘲笑妓女,同時也流露出對生活的豁達和對未婚生活的欣然接受。
賞析:
這首詩以瑯琊臺體,語言簡練干脆,表達了杜牧的輕松豁達的人生態度。他以一種戲謔調侃的口吻來形容妓女,既展示了他的幽默感,又體現出對他態度的冷淡。整首詩雖然頗為調侃,但其中卻透露了一種對人生的平靜和明理,表達了杜牧對婚嫁生活的接受和樂觀態度。詩中還運用了盤古和紅旗的比喻,使整首詩的形象更加豐富生動。通過描繪妓女的豐滿身姿和華岳山前執掌山神的痕跡,表現出對美和神秘事物的贊美。整首詩讀來輕松愉快,是一首富有戲謔風格和詼諧調子的作品。
“待與將書問樂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jì mù bà xuān zhōu mù, jīng shǎn, yǒu jiǔ jiū jì féi shuò, mù zèng cǐ shī
嘲妓(牧罷宣州幕,經陜,有酒糾妓肥碩,牧贈此詩)
pán gǔ dāng shí yǒu yuǎn sūn, shàng lìng jīn rì chěng jiā mén.
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
yī chē bái tǔ jiāng ní xiàng,
一車白土將泥項,
shí fú hóng qí bǔ pò kūn. wǎ guān sì lǐ féng xíng jī, huá yuè shān qián jiàn zhǎng hén.
十幅紅旗補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跡,華岳山前見掌痕。
bù xū chóu chàng yōu nán jià, dài yǔ jiāng shū wèn lè kūn.
不須惆悵憂難嫁,待與將書問樂坤。
“待與將書問樂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