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掩鴻都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掩鴻都夕”全詩
蟲飛明月戶,鵲繞落花枝。
蘭襟帳北壑,玉匣鼓文漪。
聞有啼鶯處,暗幄曉云披。
分類: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凌晨》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凌晨》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黎明時分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詩人對清晨的贊美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日光漸漸隱沒向西,天空的河流傾瀉入暮色。
小昆蟲在明亮的月光下飛舞,鵲鳥圍繞著樹枝上的花朵。
宴席上擺設著蘭花和美酒,玉匣中敲擊的是文房四寶。
聽說那里有只啼鳥,暗幕揭開,在晨光中拂去云霧。
詩意和賞析:
《凌晨》是一首以描寫早晨的景色和氣氛為主題的詩詞,詩人通過細膩的描繪,表達出對清晨的贊美和喜愛之情。詩人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和感受了早晨的景象,令讀者感受到了清晨的靜謐和美好。
詩的開頭寫道“日掩鴻都夕,河低亂箭移”,通過描繪日落和天色變暗的情景,給人一種黃昏的感覺。接著,詩人描繪了清晨的景色,蟲飛、鵲繞、花朵,展現了早晨的生機和活力。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一個帶有蘭花和文房四寶的宴席,以及聽說有只啼鳥的地方,暗幕揭開,清晨的云霧被拂去,預示著一天的開始。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繪和婉約的語言表達了清晨的美好和希望。它提醒人們在喧囂的世界中,要學會品味和欣賞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間。同時,也傳遞了一種愛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哲理。《凌晨》在古代詩歌中獨樹一幟,以其精致的描寫和詩意的表達,成為了唐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
“日掩鴻都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chén
凌晨
rì yǎn hóng dōu xī, hé dī luàn jiàn yí.
日掩鴻都夕,河低亂箭移。
chóng fēi míng yuè hù, què rào luò huā zhī.
蟲飛明月戶,鵲繞落花枝。
lán jīn zhàng běi hè, yù xiá gǔ wén yī.
蘭襟帳北壑,玉匣鼓文漪。
wén yǒu tí yīng chù, àn wò xiǎo yún pī.
聞有啼鶯處,暗幄曉云披。
“日掩鴻都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