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長短共人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中長短共人齊”全詩
雪夜枝柯疑畫出,月中長短共人齊。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來被鶴棲。
卻向舊山尋得處,白云根蕟覓應迷。
作者簡介(劉得仁)
劉得仁(約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時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開成中前后在世。相傳他是公主之子。長慶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詩名。自開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貴戚皆擢顯位,獨得仁出入舉場三十年,竟無所成。得仁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題新栽小松》劉得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新栽小松》是唐代劉得仁所作。這首詩借助描寫小松樹的形象,傳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的贊美和思考。
詩中描繪了一棵新栽的小松樹,通過對松樹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和贊美。首先,詩人用“滿庭蕭颯皆凡木”來形容松樹之外的其他樹木,暗示了松樹的與眾不同。接著,他用“豈得颼飗似石溪”來描述松樹的呼嘯之聲,把松樹比喻為山中奔流的溪水,強調了松樹挺拔的品質。
詩的第二聯“雪夜枝柯疑畫出,月中長短共人齊”則表達了詩人對松樹的觀察和思考。詩人觀察到,在雪夜,松樹的枝柯與雪色相映,幾乎無法分辨,給人一種如同畫出的錯覺。而在月光下,松樹的長短與人們的身高一樣,強調了松樹高大的形象。
接下來,詩人暗示了對未來的擔憂和無奈。“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來被鶴棲”。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松樹的存活和保護的期望,詩人希望松樹可以長久地生存下去,而不被逝去的時光和鶴的歸來所困擾。
最后兩句“卻向舊山尋得處,白云根蕟覓應迷”,表達了詩人尋找松樹生長的地方,為了尋找到真正的自然之美和寧靜之處。白云根蕟是指白云從松樹根部浮起,覓應迷則意味著松樹的生長之處難以尋覓。
整首詩詞通過對松樹形象的精準描繪,傳遞了詩人對自然美的仰慕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環境變遷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的憂慮。它呈現了唐代詩人對于自然、生命和時間等基本人生問題的深刻思考。
“月中長短共人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īn zāi xiǎo sōng
題新栽小松
mǎn tíng xiāo sà jiē fán mù, qǐ dé sōu liú shì shí xī.
滿庭蕭颯皆凡木,豈得颼飗似石溪。
xuě yè zhī kē yí huà chū,
雪夜枝柯疑畫出,
yuè zhōng cháng duǎn gòng rén qí.
月中長短共人齊。
wèi zhī hé rì gàn tiān jí, kǒng dào qiū lái bèi hè qī.
未知何日干天及,恐到秋來被鶴棲。
què xiàng jiù shān xún dé chù, bái yún gēn fà mì yīng mí.
卻向舊山尋得處,白云根蕟覓應迷。
“月中長短共人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