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沙場受苦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載沙場受苦辛”全詩
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
分類:
作者簡介(高駢)

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晚唐名將。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其一生輝煌之起點為866年率軍收復交趾,破蠻兵20余萬。后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正值黃巢大起義,高駢多次重創起義軍。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后中黃巢緩兵之計,大將張璘陣亡。高駢由此不敢再戰,致使黃巢順利渡江、攻陷長安。此后至長安收復的三年間,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師,高駢一生功名毀之一旦。高駢嗜好裝神弄鬼,幾乎達到癲狂的程度。后被部將畢師鐸所害,連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瘞(埋)之”。
《嘆征人》高駢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嘆征人》中文譯文:
心堅膽壯箭頭親,
十載沙場受苦辛。
力盡路傍行不得,
廣張紅旆是何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贊揚和嘆息的詩,表達了對勇敢的征戰士兵的敬佩和對他們困境的同情之情。
詩中描繪了征戰士兵的形象,他們的心志堅定,勇敢敢于沖鋒在前,箭頭親近敵人。他們在沙場上度過了十年的辛苦,經歷了許多痛苦和艱難。然而,當他們精疲力盡之時,卻發現自己站在路邊無法前行,這讓人感到無限的遺憾和無奈。
最后兩句擴大了詩的視角,廣張紅旆是指代全軍的紅旗。詩人通過提問的方式,表達了對戰爭的疑問。紅旆代表了勝利和榮譽,但它背后是多少個不為人知的英雄和遺憾。詩人借用紅旆來暗示戰爭的殘酷和各個個體的犧牲。
整首詩通過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了對征戰士兵的敬佩和同情。它飽含情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詩作。
“十載沙場受苦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zhēng rén
嘆征人
xīn jiān dǎn zhuàng jiàn tóu qīn, shí zài shā chǎng shòu kǔ xīn.
心堅膽壯箭頭親,十載沙場受苦辛。
lì jìn lù bàng xíng bù dé, guǎng zhāng hóng pèi shì hé rén.
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
“十載沙場受苦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