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尋山洽隱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尋山洽隱淪”出自南北朝顏延之的《嵇中散》,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xún shān qià yǐn lún,詩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尋山洽隱淪”全詩

    《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
    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分類: 哀傷幽怨遺恨

    作者簡介(顏延之)

    顏延之頭像

    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學家。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少孤貧,居陋室,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并稱“顏謝”。嗜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娶。

    嵇中散鑒賞

      這是顏延之《五君詠》中的第二首,歌詠的對象是魏晉間的名士嵇康。嵇康因曾作過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故于當時司馬氏的政治集團抱不合作的態度。他雖崇尚老莊,喜言養生服食之事,但富于正義感和反抗性,曾勇敢地抨擊虛偽的禮法與附炎趨勢之士,最后被司馬昭所殺。此詩就是通過對嵇氏不諧流俗的倔強性格的歌頌,表現了顏延之本人的人生態度。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兩句是對嵇康個性的總述。嵇康不能與世俗之人和諧相處,他自己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說自己想學習阮籍的口不論人之過,“然未能及”,就說明了他稟性的剛直,又說自己“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都體現了他不諧流俗,孤高自傲的品格。又據《黃庭經》注中說,餐霞是神仙家的一種修煉方法,指在幻覺中感到日中五色流霞環繞,于是便蔣甘光流霞吞入口中,是一種得道的途徑。詩中說嵇康天生具有成仙得道的稟性,自然已高出眾人之上。《晉書》本傳中說他:“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得。”可知嵇氏本人重視自然的稟賦,以為這是得道的根本。

      “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兩句從“餐霞人”三字而來,說嵇康的學道求仙,“形解”就是“尸解”,指學仙者遺棄形體而羽化飛升。《文選》李善注中引顧愷之的《嵇康贊》云,南海太守鮑靚是個有道之士,東海徐寧師事之,徐寧半夜聽到室內有美妙的琴聲,很是奇怪,便跑去問鮑靚,鮑氏以為是嵇康在操琴,徐寧問道:“嵇康已被殺,何以還在這里?”鮑氏說:“叔度跡示終,而實尸解。”這就是所謂嵇康“形解”之說的依據。由“形解”而可以證明他已默然仙去。嵇康曾作《養生論》,專論修身養性,長生久視之道。孫綽的《嵇中散傳》中說:“嵇康作《養生論》,入洛,京師謂之神人。”《晉書》本傳上也說他以為“至于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生論》。”都指出《養生論》一文是嵇氏的力作,這里所謂的“吐論”即指此。“凝神”二字語本《莊子》,如《逍遙游》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其神凝。”又《達生》中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凝神”即指精神達到寧靜專一的境界。這里說由嵇康的《養生論》一文即可看出他的精神面貌與深厚的修養。

      如果說“形解”二句主要是說嵇氏的學仙出世思想,那么“立俗迕流儀,尋山洽隱淪”二句則是說他處世的經歷。嵇康是個桀驁不馴的人,對當時的政治黑暗深表不滿,曾當面奚落過司馬昭的心腹鐘會,他在思想上非湯武而薄周孔,大異于世俗之人的見解。故詩中說他身在俗世卻與流俗之見相背。史傳上又載嵇康曾采藥入山澤,樂而忘返,樵者見之,以為神人。又說他曾入山與隱士孫登、王烈等游,過往甚契,故此詩中說他居于山中能與隱者融洽相處。這兩句表現了他與世俗相違而希企隱逸的思想祈尚。

      “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兩句則是對嵇氏遭誣被害的解釋和總結。據《晉書·嵇康傳》中說,嵇康得罪鐘會,鐘會就在晉文帝司馬昭面前進讒道:“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又說康曾助毋丘儉,遂遭到殺戮。然可見當時已有人將嵇氏比作龍,《晉書·嵇康傳》中還說“人以為龍章鳳姿”。故顏延之也以鸞、龍比喻嵇氏,以為它們雖然時常受到摧殘,但其不屈的本性卻是任何人也不能使之馴服的。言外之意是說嵇康雖時時受人詆淇甚至慘遭殺身之禍,然其不受世俗束縛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這也正是他受害的真正原因。作者以此歌頌了嵇氏的人品精神,同時也表示了他本人不肯屈從世俗的個性。

      顏延之的這組《五君詠》各詩在結構上相當嚴密而且一致。起二句為概述一人平生最重要之活動或思想核心如阮籍之韜晦隱淪,嵇康之不諧流俗,劉伶之寄情于酒,阮咸之高材美質,向秀之甘心淡泊,都于首二句中道出。后四句則敘述人物的主要行事與個性,往往取諸史傳,擇其典型,令人物的品行于數言之中揭出。最后兩句則能在詠史的基礎上翻出新意,以古證今,借古人之事而表現出自家懷抱。何焯評這組詩說:“既能自敘,仍不溢題。”就指它們能在緊扣論史題目的同時而自敘心跡,如此詩中“鸞翮”二句即表達了顏延之本人對人生與時事的態度。

      這組詩的結構也頗類似于后來的律詩。首二句總領起勢,后四句鋪填,最后議論作結,含不盡之意在于言外。對于顏詩結構的精嚴前人也已道及,如沈約的《宋書·謝靈運傳論》中說:“爰逮宋氏,顏、謝騰聲,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就指出了顏氏體裁上的明晰與縝密,《五君詠》便是極好的例證。

    “尋山洽隱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 zhōng sàn
    嵇中散

    zhōng sàn bù ǒu shì, běn zì cān xiá rén.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xíng jiě yàn mò xiān, tǔ lùn zhī níng shén.
    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
    lì sú wù liú yì, xún shān qià yǐn lún.
    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luán hé yǒu shí shā, lóng xìng shuí néng xún.
    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尋山洽隱淪”平仄韻腳

    拼音:xún shān qià yǐn lú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尋山洽隱淪”的相關詩句

    “尋山洽隱淪”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尋山洽隱淪”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尋山洽隱淪”出自顏延之的 《嵇中散》,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