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取淮南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會取淮南地”全詩
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
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分類: 軍旅
從軍行翻譯
邊境地區的敵情警報頻傳而震驚,朝廷則撥發大軍縱橫于邊塞。擺出精巧萬變且可風卷邊敵的常山陣法,扎定號角威鳴、軍紀嚴明的細柳營盤。不畏嚴寒的士兵手中劍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邏的哨衛伴著弦月直到天明。一定會象當年漢武帝收復河南地般驅除入侵者,在那收復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勝利之城。
從軍行賞析
明余慶的《從軍行》雖然不比盧思道和楊素的軍旅詩差,但他的名氣、官位等可是比前兩位差得太遠了。《隋書》只是在他父親的傳后提到有關余慶的這么兩句話:“子余慶官至司門郎。越王侗稱制,為國子祭酒。”此處提到的那位越王楊侗原本是隋末戰亂時的東都留守官,聽說隋帝楊廣被勒死,便在自己控制下的洛陽稱起了皇帝,還自改國號為“皇泰”,結果還不滿一年,便被那位樂爭好斗、“殘忍褊隘”的大軍閥王世充幽禁后廢而代之。明余慶呢,就是為這么個倒霉短命的“皇帝”陛下當“國子祭酒”,其出路和運程可想而知。
《從軍行》全詩只八句,原文為: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其白話大意是:邊境地區的敵情警報頻傳而震驚,朝廷則撥發大軍縱橫于邊塞。擺出精巧萬變且可風卷邊敵的常山陣法,扎定號角威鳴、軍紀嚴明的細柳營盤。不畏嚴寒的士兵手中劍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邏的哨衛伴著弦月直到天明。一定會象當年漢武帝收復河南地般驅除入侵者,在那收復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勝利之城。這首詩除了用典處需略加拆析外,詞句并非冷僻詰屈。首句的“三邊”系稱漢時設立的邊地三州“幽、并、涼”州,“幽州”大抵為現今的河北北部及遼寧等地;“并州”相當今日的河北保定、山西的太原及大同一帶;涼州則為現在甘肅、寧夏及青海皇水流域的諸地區。古代典籍常將“幽并”連用,此時指稱的地域相當現今的河北、山西北部以及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地區。詩畢竟不是地理學,多為意指而極少確指,此詩中的“三邊”之謂也就并非要象這里的注明那般確切,無非是指稱邊境地區而已。
“從軍行”是個樂府詩題,以前介紹盧思道的“從軍行”時就提起過。據《樂府題解》的說法,“‘從軍行’皆軍旅苦辛之辭”,所以明詩與盧詩的共同點都在于述說了軍旅之苦辛。他們的不同之處是在寫法和著意上,盧詩求細,多至七言28句,不但寫戰事細膩,寫家人對征人的思念也細膩,最后著意于漢夷間的民族和好,表明對戰爭的厭惡及對和平的向往;明詩求簡,僅僅五言八句,一二兩句寫邊關報警、漢師出征,三至六句概述戰事的勝利和邊地戰場的寒苦,最后兩句寄托著勝利后對敵方的處置方式的設想----象漢代那樣建立專門的城堡、屬地和戶籍民事組織,把對方有效的控制管理起來。
雖說明余慶史傳無名,卻是名家之后。其父明克讓算得上梁、周、隋三朝名士。明克讓字弘道,山東平原人。《隋書.卷五十八》中居列傳之首,里面記述說:“克讓少儒雅,善談論,博涉書史,所覽將萬卷”。而且早熟有為,14歲既就任參軍,是一位少年參謀。早年是在南朝的梁廷為士,梁滅后在北朝的北周為官。隋文帝登基后,又被隋征召為官,且以侯爵加封。因其為官為文的名望具很高,隋前太子楊勇曾以師相尊,深為隋廷看重。隋文帝時的禮樂典故多由他參與修訂編撰。隋文帝開皇14年(公元594年)明克讓去世,享年70歲。或許是父輩的熏陶與影響吧,明余慶在隋末文壇上也算是小有名氣,這里選錄的詩便是其中的左證。
隋朝歷時短,文人名流自然也少,而且其中多數是自北朝和南朝入隋的,前者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后者如虞世基、虞世南等。有趣的是千古荒淫負惡名的隋煬帝楊廣卻也頗好文學、頗有天分、頗富詩才,盡管他的大多數詩都是反映其荒淫娛樂的消極之作,但也有個別的景物描寫詩語言、意境都很不錯,如其中的《野望》:“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去,一望黯銷魂。”看不出是出于帝王之筆,也看不出是出于荒淫者之筆。所以,歷史上的大惡者也偶有天賦善意的自然流露,這大概就是三字經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的印證吧!也有的惡痞終生不為善、不言善,但命臨終結時的所言所情卻往往應驗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銘言。又有些扯遠了。轉回來說,這里提到本無盛名的明余慶,實在是因為他的這首《從軍行》的軍旅詩寫得不錯的緣故,并非是沖著他的歷史名望的。詩以作結為:隋詩詠戰慕昔時,指故言今意可知。略地傷民人盡恨,邀功討賞眾皆嗤。平安有定唯發展,寇盜無生乃孝慈。古鑒雖塵能預警,團圓奮進最相思!
“會取淮南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óng jūn xíng
從軍行
sān biān fēng luàn jīng, shí wàn qiě héng xíng.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
fēng juǎn cháng shān zhèn, jiā xuān xì liǔ yíng.
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jiàn huā hán bù là, gōng yuè xiǎo yú míng.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
huì qǔ huái nán dì, chí zuò shuò fāng chéng.
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會取淮南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