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青猶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二月青猶短”全詩
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
不比灞陵多送遠。
殘絲亂絮東西岸。
幾葉小眉寒不展。
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
分付與春休細看。
條條盡是離人怨。
作者簡介(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賞析
此詞將曠怨之情融入柳寄離情的境界中來表現,表情達意極為含蓄。全詞將詠柳與寫人熔于一爐,通過敘寫伊人風塵中橫被攀折之苦,移入人家后有所改變而仍有不滿一事,塑造出一個渾然一體的動人形象,展示出一段曲折哀惋的特殊情事。
上片謂從外間移來了一株小小楊柳,將它栽種后院,從此它就脫離了橫遭攀折飄零之苦。言下之意頗為自得。楊柳垂條輕盈裊娜,詩詞中常與美人纖腰互為比喻。此處說“學舞宮腰”就將楊柳擬人化,開篇便宛然有一個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學舞”云云,可見其年尚小,不特“二月青猶短”的形容而然。這樣,移柳之事似乎暗示著一個小歌女脫離風塵,進了人家宅院,于是境遇大變:“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灞陵亦作霸陵,乃漢文帝陵寢所,長安東,附近有灞橋,自漢唐以來均為折柳送別之地,“殘絲亂絮”拋置之多,不言自明。二句暗示歌女脫離為人隨意作踐的境地,有了一個好心的主人扶持。
過片“幾葉小眉寒不展”,以楊柳嫩葉比美人之眉,仍是繼續前面的擬人,連下句依然顯現著那個小歌女的形象。葉兒“寒不展”,狀歌女顰眉情態,表明她心緒不佳。“莫唱《陽關》”四字暗示出離別情事。《陽關》,曲辭即王維名作《送元二使安西》,乃送別曲也。與誰離別呢?看來便是前述那位好心的主人了,他將外出,故伊人依依難舍。“真個腸先斷”的“腸”與“眉”一樣是柳的借喻。末二句進一步點明斷腸原因,兼寄詞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了唐人雍陶《題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的名句。那柳絲似乎條條盡是離人怨苦的具象了。
“二月青猶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é liàn huā
蝶戀花
yí dé lǜ yáng zāi hòu yuàn.
移得綠楊栽后院。
xué wǔ gōng yāo, èr yuè qīng yóu duǎn.
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
bù bǐ bà líng duō sòng yuǎn.
不比灞陵多送遠。
cán sī luàn xù dōng xī àn.
殘絲亂絮東西岸。
jǐ yè xiǎo méi hán bù zhǎn.
幾葉小眉寒不展。
mò chàng yáng guān, zhēn gè cháng xiān duàn.
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
fēn fù yǔ chūn xiū xì kàn.
分付與春休細看。
tiáo tiáo jìn shì lí rén yuàn.
條條盡是離人怨。
“二月青猶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