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乘靴袍曾好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乘靴袍曾好問”全詩
畫船齊岸暗潮平。
萬乘靴袍曾好問。
須信。
文章傳口齒牙清。
三百寺應游未遍。
□算。
湖山風物豈無情。
不獨渠丘歌叔度。
行路。
吳謠終日有余聲。
分類: 定風波
作者簡介(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定風波令(再次韻送子瞻·般涉調)》張先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定風波令(再次韻送子瞻·般涉調)》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談辨才疏堂上兵,
畫船齊岸暗潮平。
萬乘靴袍曾好問,
須信文章傳口齒牙清。
三百寺應游未遍,
□算。
湖山風物豈無情,
不獨渠丘歌叔度。
行路,
吳謠終日有余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在堂上辯論才疏之事,畫船停泊在岸邊,暗潮平靜。他曾經向很多人請教過,并且他的才華和清晰的口才使得他的文章被傳頌。然而,他還沒有游覽遍三百座寺廟,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完成。湖山的風景怎么可能沒有情感呢?不只是渠丘的歌唱者叔度有情感。行路的人們,整天都能聽到吳謠的余音。
賞析:
這首詩詞以平仄韻律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知識和才華的追求。詩人通過對堂上才疏之事的談辨,展示了自己的博學和口才。畫船停泊在岸邊,暗潮平靜,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寧靜的景象。詩人提到自己曾向眾多人請教過,表明他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追求。他的文章被傳頌,說明他的才華備受贊賞。然而,詩人也意識到自己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完成,仍需努力。最后,詩人以湖山風物為比喻,強調了自己對美的感受和情感。他認為不僅僅是渠丘的歌唱者叔度有情感,行路的人們也能從吳謠中感受到美的余音。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知識和美的追求,以及對未完成事物的思考。
“萬乘靴袍曾好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ìng fēng bō lìng zài cì yùn sòng zi zhān bān shè diào
定風波令(再次韻送子瞻·般涉調)
tán biàn cái shū táng shàng bīng.
談辨才疏堂上兵。
huà chuán qí àn àn cháo píng.
畫船齊岸暗潮平。
wàn shèng xuē páo céng hǎo wèn.
萬乘靴袍曾好問。
xū xìn.
須信。
wén zhāng chuán kǒu chǐ yá qīng.
文章傳口齒牙清。
sān bǎi sì yīng yóu wèi biàn.
三百寺應游未遍。
suàn.
□算。
hú shān fēng wù qǐ wú qíng.
湖山風物豈無情。
bù dú qú qiū gē shū dù.
不獨渠丘歌叔度。
xíng lù.
行路。
wú yáo zhōng rì yǒu yú shēng.
吳謠終日有余聲。
“萬乘靴袍曾好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