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針競引雙絲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雙針競引雙絲縷”全詩
家家盡道迎牛女。
不見渡河時。
空聞烏鵲飛。
西南低片月。
應恐云梳發。
寄語問星津。
誰為得巧人。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菩薩蠻(七夕·般涉調)》張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菩薩蠻(七夕·般涉調)》
作者:張先
朝代:宋代
雙針競引雙絲縷。
家家盡道迎牛女。
不見渡河時。
空聞烏鵲飛。
西南低片月。
應恐云梳發。
寄語問星津。
誰為得巧人。
中文譯文:
兩根針競相穿過雙股線。
家家戶戶都在歡迎牛郎和織女。
未見他們渡過河時,
只聽到烏鵲的飛翔聲。
西南方低垂著一輪月亮,
可能害怕云朵糾纏它的發絲。
我寄語向星河之津問候,
問問是誰得到了巧妙的人。
詩意和賞析:
《菩薩蠻(七夕·般涉調)》是宋代張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描繪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為主題。詩中通過一系列意象與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七夕節的期待和情感。
首先,詩中描述了人們在七夕節前準備的景象。"雙針競引雙絲縷"意味著人們在這一天會做織布的準備,以歡迎牛郎和織女的相聚。"家家盡道迎牛女"表明七夕節是一個家家戶戶都在慶祝的日子,人們都在期待和歡迎這一浪漫的相會。
然而,詩中也描繪了一種不完整的感覺。"不見渡河時"表明牛郎和織女在詩中尚未相遇,只能聽到烏鵲的飛翔聲。這種略帶遺憾的情感增加了詩詞的浪漫色彩。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西南方低垂的月亮。"西南低片月"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夜晚的寧靜和浪漫,但詩中也表達了對云朵糾纏月亮的擔憂,"應恐云梳發"。這樣的描寫增添了一種柔美而憂傷的情感。
最后兩句詩,作者向星河之津寄語,詢問誰能得到巧妙的人。這是對愛情和命運的疑問和思考,也是對牛郎織女故事中幸福結局的期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七夕節的向往和情感,并在浪漫的背后蘊含了一絲憂傷和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對愛情和命運的追問,以及對美好結局的期待。
“雙針競引雙絲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qī xī bān shè diào
菩薩蠻(七夕·般涉調)
shuāng zhēn jìng yǐn shuāng sī lǚ.
雙針競引雙絲縷。
jiā jiā jǐn dào yíng niú nǚ.
家家盡道迎牛女。
bú jiàn dù hé shí.
不見渡河時。
kōng wén wū què fēi.
空聞烏鵲飛。
xī nán dī piàn yuè.
西南低片月。
yīng kǒng yún shū fā.
應恐云梳發。
jì yǔ wèn xīng jīn.
寄語問星津。
shuí wèi dé qiǎo rén.
誰為得巧人。
“雙針競引雙絲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