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艷陽時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好艷陽時節”全詩
正好艷陽時節,爭奈落花何。
醉來擬恣狂歌。
斷腸中、贏得愁多。
不如歸傍紗窗,有人重畫雙蛾。
分類: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相思兒令》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相思兒令》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的美景漸漸盛開,
太陽逐漸西斜,晚霞映滿了水波。
正是艷陽高照的時節,
可惜落花無人欣賞。
我醉了,欲放聲歡歌。
心如斷腸,憂愁紛多。
不如回到紗窗旁,
有人再次畫出雙眼。
詩意:
《相思兒令》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相思之情。詩中描述了春天漸漸繁花盛開,太陽西斜時的美景,然而詩人卻感到遺憾,因為漂亮的花朵只能孤芳自賞,沒有人能夠欣賞到它們的美麗。詩人以醉態來唱歌,暗示他為了逃避相思之苦而沉醉于酒中。他感到心如斷腸,憂愁重重。最后,他認為與其孤獨地忍受相思之苦,不如回到紗窗旁,等待有人再次畫出他所思念的人的雙眼,以此寄托他的思念之情。
賞析:
《相思兒令》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巧妙地表達了內心的相思之情。詩中的"春色漸芳菲也,遲日滿煙波"展現出春天的美景,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和美好的氛圍。而"爭奈落花何"則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流逝的遺憾之情。詩人以"醉來擬恣狂歌"來表達自己逃避相思之苦的心態,但他內心的痛苦卻無法掩蓋。最后兩句"不如歸傍紗窗,有人重畫雙蛾"表達了詩人希望有人能再次出現,能再次照亮他內心的渴望和相思之情。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將詩人內心的情感細膩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深深的共鳴。
“正好艷陽時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sī ér lìng
相思兒令
chūn sè jiàn fāng fēi yě, chí rì mǎn yān bō.
春色漸芳菲也,遲日滿煙波。
zhèng hǎo yàn yáng shí jié, zhēng nài luò huā hé.
正好艷陽時節,爭奈落花何。
zuì lái nǐ zì kuáng gē.
醉來擬恣狂歌。
duàn cháng zhōng yíng de chóu duō.
斷腸中、贏得愁多。
bù rú guī bàng shā chuāng, yǒu rén zhòng huà shuāng é.
不如歸傍紗窗,有人重畫雙蛾。
“正好艷陽時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