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封斷仙巖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云封斷仙巖路”全詩
翠竹籠煙,蒼崖濺瀑,古木陰森回抱。
壇空不老。
鎖一片莓臺、幾叢莎草。
試把桃源,較量風景是誰好。
乘鸞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鶴飛猿嘯。
樹擁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
塵氛可笑。
久志慕丹臺,夢思蓬島,愿把英游,細參梨與棗。
分類:
作者簡介(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朱渙》張伯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朱渙》是宋代張伯端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仙境,以及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下面是《朱渙》的中文譯文:
白云封斷仙巖路,
重重洞門深窈。
翠竹籠煙,蒼崖濺瀑,
古木陰森回抱。
壇空不老。
鎖一片莓臺、幾叢莎草。
試把桃源,較量風景是誰好。
乘鸞人去已久,
只今惟有,鶴飛猿嘯。
樹擁香幢,泉敲玉佩,
疑是群仙重到。
塵氛可笑。
久志慕丹臺,
夢思蓬島,
愿把英游,細參梨與棗。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仙境的景色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對于仙境之美的贊嘆。詩中的仙境被描繪成云霧繚繞、山巒疊嶂的地方,洞門深邃,古木蔥蘢,瀑布飛濺,竹林籠罩在煙霧之中。這些景象給人一種神秘而寧靜的感覺。
詩中提到了桃源,桃源是一個仙境的象征,代表著人們向往的理想世界。詩人試圖比較這個仙境與現實世界的風景,表達了對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鸞和鶴飛猿嘯,樹上掛著香幢,泉水敲擊著玉佩,似乎群仙已經再次降臨。詩人嘲笑現實世界的塵氛,表達了對于仙境之美的思念和對于純凈、高尚境界的渴望。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長久以來對于丹臺仙境的向往和對于蓬島的憧憬,并愿意以自己的才華和心志,奉獻出細膩的參和果實,以期實現自己的英游之夢。
《朱渙》這首詩詞以其絢麗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于理想和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通過對于仙境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于純凈、高尚的境界的向往,并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理想的決心和執著。整首詩構思巧妙,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白云封斷仙巖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ū huàn
朱渙
bái yún fēng duàn xiān yán lù, chóng chóng dòng mén shēn yǎo.
白云封斷仙巖路,重重洞門深窈。
cuì zhú lóng yān, cāng yá jiàn pù, gǔ mù yīn sēn huí bào.
翠竹籠煙,蒼崖濺瀑,古木陰森回抱。
tán kōng bù lǎo.
壇空不老。
suǒ yī piàn méi tái jǐ cóng suō cǎo.
鎖一片莓臺、幾叢莎草。
shì bǎ táo yuán, jiào liàng fēng jǐng shì shuí hǎo.
試把桃源,較量風景是誰好。
chéng luán rén qù yǐ jiǔ, zhǐ jīn wéi yǒu, hè fēi yuán xiào.
乘鸞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鶴飛猿嘯。
shù yōng xiāng chuáng, quán qiāo yù pèi, yí shì qún xiān zhòng dào.
樹擁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
chén fēn kě xiào.
塵氛可笑。
jiǔ zhì mù dān tái, mèng sī péng dǎo, yuàn bǎ yīng yóu, xì cān lí yǔ zǎo.
久志慕丹臺,夢思蓬島,愿把英游,細參梨與棗。
“白云封斷仙巖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