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見紫云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年不見紫云車”全詩
后十年,筑室黃岡之北,號靜安居士。
作此記之。
細馬遠馱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
溪山好處便為家。
誰知巴峽路,卻見洛城花。
面旋落英飛玉蕊,人間春日初斜。
十年不見紫云車。
龍丘新洞府,鉛鼎養丹砂。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臨江仙》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在黃岡北筑居的生活和心境變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細馬遠馱雙侍女,
青巾玉帶紅靴。
溪山好處便為家,
誰知巴峽路,
卻見洛城花。
面旋落英飛玉蕊,
人間春日初斜。
十年不見紫云車,
龍丘新洞府,
鉛鼎養丹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黃岡北筑居的生活。他以異人的身份,離開塵世的喧囂,過上了清靜寧謐的生活。他騎著纖細的馬,帶著兩位侍女,他們身穿青巾,腰系玉帶,腳踏紅靴。他們將溪山間美好的景色作為自己的家,享受著寧靜的時光。然而,當蘇軾走到巴峽的路上時,卻意外地看見了洛陽城里盛開的鮮花。這里揭示了蘇軾內心的矛盾和紛亂,他在追求寧靜與自由的同時,又難以擺脫塵世的繁華。
賞析:
《臨江仙》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詩中的細馬、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等充滿了仙境般的意象,展示了蘇軾對寧靜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他選擇遠離塵世,在溪山之間建立自己的世外桃源,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然而,當他走到巴峽路上,看到洛城花開的景象時,他的內心也不禁泛起漣漪,對塵世的美好和繁華心生向往。這種矛盾和紛亂,顯示了蘇軾內心的復雜性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展示了蘇軾對人生追求的雙重態度。他渴望遠離塵囂,過上寧靜自由的生活,但同時又難以完全拋棄塵世的美好和誘惑。這種矛盾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使得《臨江仙》成為一首充滿哲理和思想深度的詩詞作品。
“十年不見紫云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臨江仙
yǐ wéi yì rén.
以為異人。
hòu shí nián, zhù shì huáng gāng zhī běi, hào jìng ān jū shì.
后十年,筑室黃岡之北,號靜安居士。
zuò cǐ jì zhī.
作此記之。
xì mǎ yuǎn tuó shuāng shì nǚ, qīng jīn yù dài hóng xuē.
細馬遠馱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
xī shān hǎo chù biàn wèi jiā.
溪山好處便為家。
shéi zhī bā xiá lù, què jiàn luò chéng huā.
誰知巴峽路,卻見洛城花。
miàn xuán luò yīng fēi yù ruǐ, rén jiān chūn rì chū xié.
面旋落英飛玉蕊,人間春日初斜。
shí nián bú jiàn zǐ yún chē.
十年不見紫云車。
lóng qiū xīn dòng fǔ, qiān dǐng yǎng dān shā.
龍丘新洞府,鉛鼎養丹砂。
“十年不見紫云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