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逢場作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也逢場作戲”全詩
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借君拍板與門槌。
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
卻愁彌勒下生遲。
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分類: 南歌子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南歌子》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的《南歌子》,它描繪了一幅嬉笑怒罵、生活百態的圖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通慍形于色。
東坡作長短句,
令妓歌之師唱誰家曲,
宗風嗣阿誰。
借君拍板與門槌。
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
山僧莫眨眉。
卻愁彌勒下生遲。
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描繪了一系列生活中的場景和人物。詩中提到了大通、東坡、妓、師、宗風、阿誰、君、門槌、溪女、山僧、彌勒等人物和事物,以及少年時的回憶。整體詩意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慨,以及他對人生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特有的幽默風格展現了他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和對世事的體察。詩中通過各種生動的形象描寫,展現了社會百態和人情冷暖。例如,大通慍形于色,揭示了人們對權力的敏感和畏懼;東坡作長短句,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才華的自信;借君拍板與門槌,暗示了社交場合的虛偽和權謀。
詩中還出現了溪女和山僧這樣的形象,通過對這些生活中平凡人物的描繪,展示了他們的真實與平凡。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表達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心翼翼和相互觀察。
最后兩句“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歲月逝去的愁思和懷舊之情。這些詩句通過幽默和夸張的手法,將生活中的瑣事與哲理相結合,給人以思考和娛樂的雙重享受。
總而言之,蘇軾的《南歌子》以其獨特的幽默風格和對生活的獨到觀察,展示了一幅活潑生動、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引人思考和賞玩。
“我也逢場作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gē zǐ
南歌子
dà tōng yùn xíng yú sè.
大通慍形于色。
dōng pō zuò cháng duǎn jù, lìng jì gē zhī
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
shī chàng shuí jiā qū, zōng fēng sì ā shuí.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jiè jūn pāi bǎn yǔ mén chuí.
借君拍板與門槌。
wǒ yě féng chǎng zuò xì mò xiāng yí.
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xī nǚ fāng tōu yǎn, shān sēng mò zhǎ méi.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
què chóu mí lè xià shēng chí.
卻愁彌勒下生遲。
bú jiàn lǎo pó sān wǔ shào nián shí.
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我也逢場作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