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牙旗歸故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甲牙旗歸故鄉”全詩
戲馬臺南舊戰場。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鄉。
分類: 陽關曲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陽關曲(軍中)》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陽關曲(軍中)》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受降城下紫髯郎。
戲馬臺南舊戰場。
恨君不取契丹首,
金甲牙旗歸故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軍中的景象和主人公的情感。詩人站在受降城下,看到一位身穿紫色胡須的年輕將領。在南方的戰場上,有一塊用來表演騎馬技巧的舞臺。詩人懊悔地說,他遺憾這位將領沒有奪取契丹敵人的首級,而是勝利后將金甲、象牙和旗幟帶回了故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軍中景象和思考戰爭的意義,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復雜感情。以下是對詩詞的分析和解讀:
首句“受降城下紫髯郎”是整首詩詞的開頭,通過城下見到一位紫髯將領,展現了詩人身處軍中的視角。這位將領可能是在敵軍投降時出現的,紫色胡須象征著他的英勇和威嚴。
接下來的“戲馬臺南舊戰場”描述了南方戰場上的一塊舞臺,用來表演騎馬技巧和展示軍隊的戰斗力。這里運用了戲曲舞臺的形象,暗示著戰爭背后的虛幻和殘酷。
第三句“恨君不取契丹首”表達了詩人對這位將領的遺憾之情。契丹是宋朝的敵對勢力,取得敵人首級是戰爭中的榮耀之舉,但這位將領沒有完成這樣的壯舉,令詩人感到惋惜。
最后一句“金甲牙旗歸故鄉”描繪了將領們勝利歸來的場景。金甲和象牙象征著勝利的獎勵和戰利品,旗幟代表著歸屬感和對家鄉的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戰爭和將領的形象,反映了詩人對戰爭的深思和矛盾情感。他既對戰爭中的殘酷和虛幻感到痛惜,又對將領們的英勇和歸鄉的歡喜有所贊美。這首詩詞揭示了戰爭背后的人性困境,以及對和平與歸屬的渴望。
“金甲牙旗歸故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guān qū jūn zhōng
陽關曲(軍中)
shòu xiáng chéng xià zǐ rán láng.
受降城下紫髯郎。
xì mǎ tái nán jiù zhàn chǎng.
戲馬臺南舊戰場。
hèn jūn bù qǔ qì dān shǒu, jīn jiǎ yá qí guī gù xiāng.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鄉。
“金甲牙旗歸故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