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短棹先秋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輕舟短棹先秋折”全詩
清光偏照雙荷葉。
雙荷葉。
紅心未偶,綠衣偷結。
背風迎雨流珠滑。
輕舟短棹先秋折。
先秋折。
煙鬟未上,玉杯微缺。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雙荷葉)》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的作品,題為《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雙荷葉)》。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
雙荷葉,紅心未偶,綠衣偷結。
背風迎雨流珠滑,輕舟短棹先秋折。
先秋折,煙鬟未上,玉杯微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湖邊的景象,月光灑在雙溪上,照亮了兩片荷葉。這些荷葉中,一個荷葉的花心沒有開放,只有綠茵茵的葉子相互交織在一起。在背風的一側,雨水順著葉子滑落,像珠子一樣晶瑩剔透。輕舟劃過湖面,但是因為秋風的凜冽,船槳折斷了。這是初秋的景象,女子的頭發還未梳理整齊,玉杯上也有微小的瑕疵。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靜謐而美麗的湖景。通過描繪月光照亮的雙荷葉,詩人展現了自然界中微妙的色彩和光影。荷葉作為詩中的主要景物,以其特有的形態和顏色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細節的敏感和對自然的熱愛。
詩中的“紅心未偶,綠衣偷結”形象地描繪了荷葉的狀態,紅心未開放表示荷花還未綻放,而綠色的葉子卻已經相互交織在一起。這種對比給人一種靜謐而含蓄的美感。
詩中的“背風迎雨流珠滑”描繪了雨水順著荷葉滑落的情景,詩人用流珠來形容雨滴,使得景物更加生動形象。輕舟短棹的畫面則表達了秋風凄冷之下的脆弱與不易。
最后兩句“煙鬟未上,玉杯微缺”則以女子的形象作為襯托,象征著詩人對女性的思念和對完美的追求。這樣的細節描寫使得整首詩更具有情感的張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細膩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完美事物的追求,展示了蘇軾的獨特藝術風格和對細節的關注。
“輕舟短棹先秋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hé yè hú zhōu jiǎ yún lǎo xiǎo jì míng shuāng hé yè
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雙荷葉)
shuāng xī yuè.
雙溪月。
qīng guāng piān zhào shuāng hé yè.
清光偏照雙荷葉。
shuāng hé yè.
雙荷葉。
hóng xīn wèi ǒu, lǜ yī tōu jié.
紅心未偶,綠衣偷結。
bèi fēng yíng yǔ liú zhū huá.
背風迎雨流珠滑。
qīng zhōu duǎn zhào xiān qiū zhé.
輕舟短棹先秋折。
xiān qiū zhé.
先秋折。
yān huán wèi shàng, yù bēi wēi quē.
煙鬟未上,玉杯微缺。
“輕舟短棹先秋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