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紅妝照淺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縹緲紅妝照淺溪”全詩
薄云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
行人腸斷草凄迷。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縹緲紅妝照淺溪,
薄云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
茂林深處晚鶯啼。
行人腸斷草凄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而富有詩意的景象。紅妝的倩影映照在淺溪之中,薄云稀雨沒有變成泥濘。詩人送別了一位朋友,問他要去何處,古臺在西方。夜晚來臨時,廢棄的池塘里的秋水已經滿了,茂密的林木深處,晚鶯在啼叫。行人行走在這里,心腸傷感,草叢中彌漫著凄涼的氣息。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象,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意境和感受。詩中的浣溪沙是一個具體的地名,但也可理解為一種意象,代表了自然的美和寧靜。通過使用紅妝、淺溪、薄云、疏雨等詞語,詩人將景色描繪得清新、細膩。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傷和對流逝時光的思考。
詩中的古臺、廢沼、茂林、晚鶯等形象,增添了一種古意與寂靜的氛圍。詩人通過描繪這些景物,表現了人與自然的交融與共鳴。行人的腸斷、草叢的凄迷,表達了離別時的心情和人生的無常。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藍本,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結合,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和共鳴。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通過精湛的描寫和隱喻,將自然景物與人情世態相結合,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縹緲紅妝照淺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piāo miǎo hóng zhuāng zhào qiǎn xī.
縹緲紅妝照淺溪。
báo yún shū yǔ bù chéng ní.
薄云疏雨不成泥。
sòng jūn hé chǔ gǔ tái xī.
送君何處古臺西。
fèi zhǎo yè lái qiū shuǐ mǎn, mào lín shēn chù wǎn yīng tí.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
xíng rén cháng duàn cǎo qī mí.
行人腸斷草凄迷。
“縹緲紅妝照淺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