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飲從來別有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痛飲從來別有腸”全詩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翻譯及注釋
翻譯
東武和余杭兩地相望,但見遠隔天涯云海茫茫。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
不用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今夜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啊。
注釋
⑴南鄉子:詞牌名,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唐教坊曲,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⑵楊元素:即楊繪,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七月接替陳襄為杭州知州,九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為密州知府,楊再為餞別于西湖上,唱和此詞。
⑶東武:密州治所,今山東諸城。余杭:杭州。
⑷“醉笑”句:唐李白《襄陽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此化用其意。
⑸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時為繁榮之區。
⑹“墮淚”句:《晉書·羊祜傳》:羊祜為荊州督。其后襄陽百姓于祜在峴山游息之處建廟立碑,歲時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之為“墮淚碑”。這里以楊繪比羊祜,“羊”、“楊”音近。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鑒賞
東武是密州,余杭是杭州。此詞前兩句表達別后思念之情。接下來兩句卻讓人看盡世人的悲哀。為什么有思念,為什么有無可奈何,為什么有離殤有墮淚,原來只為心中還存了一點功名的熱望,總想現在的勞累奔波,或許有個指望,可能有些許盼頭。"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時"還鄉",這和衣錦還鄉是一個道理的。背井離鄉,親朋相識卻不得見數載經年,一切的一切求一個功成名遂再還鄉,然后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細數這些年來的如意不如意,“陪公三萬場”,將缺失的歲月再補回,再重拾,再追憶。
“不用訴離殤,”詞人對給他餞行的楊繪說,“痛飲從來別有腸。”是豪邁還是離愁百轉千回,完全不必費神分辨。離殤從來是不用訴,訴不出的。痛哭也好微笑也罷,不同的人的表露方式從來都是不一樣的。“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這兩句描繪了一幅送歸圖,燈火已殘,斯人獨行月下。這是七月的事情了,那時的河塘邊當有蛙鳴聲做伴。蘇軾擅書畫,赫赫有名的宋四家居首,才華橫溢,可是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淚,到底難以掩飾,痛飲到了最后,也沒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熱氣。“墮淚羊公卻姓楊”,則是以楊繪比羊祜了,表達出對友人的贊賞,反映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唱和楊檜的應酬之詞,因對杭州的依依不舍和對楊檜人品的敬佩、贊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故而寫下此詞。
“痛飲從來別有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hé yáng yuán sù shí yí shǒu mì zhōu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dōng wǔ wàng yú háng, yún hǎi tiān yá liǎng miǎo máng.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
hé rì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le, huán xiāng, zuì xiào péi gōng sān wàn chǎng.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bù yòng sù lí shāng, tòng yǐn cóng lái bié yǒu cháng.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jīn yè sòng guī dēng huǒ lěng, hé táng, duò lèi yáng gōng què xìng yáng.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痛飲從來別有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