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與更聲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似與更聲接”全詩
似與更聲接。
欲寄明珰非為怯。
夢斷蘭舟桂楫。
學書只寫鴛鴦。
卻應無奈愁腸。
安得一雙飛去,春風芳草池塘。
作者簡介(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清平樂》李之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是宋代詩人李之儀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平樂
蕭蕭風葉,似與更聲接。
欲寄明珰非為怯,夢斷蘭舟桂楫。
學書只寫鴛鴦,卻應無奈愁腸。
安得一雙飛去,春風芳草池塘。
譯文:
風吹蕭瑟的葉子,聲音似乎與更鐘聲相連。
我想寄托思念之情,卻并非因為膽怯,只是夢中船只與舵已破碎。
學習書法只能寫下鴛鴦的形象,但無法排解我的憂愁。
我多么希望有一雙翅膀,飛向那春風拂過芳草的池塘。
詩意和賞析:
《清平樂》以蕭瑟的風聲和葉子的飄落為開端,將自然景物與人的內心感受相連。詩人表達了自己想要傳達思念之情的愿望,但并非因為膽怯而無法實現。然而,他卻在夢中看到了蘭舟和桂楫(船只和舵),卻發現它們已經破碎,暗示了詩人心中所期望的事物已經難以實現,讓他備受打擊。
接下來,詩人提到自己只能通過書法來表達自己對鴛鴦的描繪,似乎在暗示自己的情感受困于境遇,無法得到真正的宣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渴望擁有一雙翅膀,飛向春風拂過芳草的池塘,這里的池塘可以被理解為美好和自由的象征。
整首詩詞以意境優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渴望,傳達了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渴望和對現實局限的無奈感。通過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詩人表達了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映射出他內心的困擾和無法擺脫的愁腸。
“似與更聲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樂
xiāo xiāo fēng yè.
蕭蕭風葉。
shì yǔ gèng shēng jiē.
似與更聲接。
yù jì míng dāng fēi wéi qiè.
欲寄明珰非為怯。
mèng duàn lán zhōu guì jí.
夢斷蘭舟桂楫。
xué shū zhǐ xiě yuān yāng.
學書只寫鴛鴦。
què yīng wú nài chóu cháng.
卻應無奈愁腸。
ān dé yī shuāng fēi qù, chūn fēng fāng cǎo chí táng.
安得一雙飛去,春風芳草池塘。
“似與更聲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