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簪華發為誰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簪華發為誰新”全詩
霜風吹斷笑時春。
一簪華發為誰新。
白雪幽蘭猶有韻,鵲橋星渚可無人。
金蓮移處任塵昏。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浣溪沙(再和)》李之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浣溪沙(再和)》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儀
依舊瑯玕不染塵,
霜風吹斷笑時春。
一簪華發為誰新,
白雪幽蘭猶有韻,
鵲橋星渚可無人。
金蓮移處任塵昏。
中文譯文:
依舊美玉不染塵埃,
寒霜風吹斷了歡笑的時光。
一簪華發為誰而新?
純潔的白雪和幽香的蘭花依然有詩意,
鵲橋和星渚卻無人相伴。
金蓮的位置改變了,隨意陷入塵世的迷亂。
詩意和賞析:
《浣溪沙(再和)》是宋代詩人李之儀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浣溪沙為題,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首句“依舊瑯玕不染塵”,瑯玕指的是美玉,表示美好的事物始終不會被塵埃所沾染。這句話暗喻作者自身或者某個人物的高尚品質和純潔性格。
接著,詩人寫道“霜風吹斷笑時春”,描繪了寒霜風吹來,打斷了歡笑的時光,意味著快樂和年華都是短暫的。
“一簪華發為誰新”,這句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對年華的感慨。華發指的是白發,意味著歲月的變遷,而“為誰新”則暗示了年少時的容顏已經不再年輕,不再是新人。
下一句“白雪幽蘭猶有韻”,通過描寫白雪和幽蘭的美麗,表達了美好事物的存在依然有其價值和韻味。
“鵲橋星渚可無人”,這句描繪了鵲橋和星渚,兩個本應浪漫情侶相會的地方卻無人相伴,強調了孤寂和空虛感。
最后一句“金蓮移處任塵昏”,金蓮指的是一種花卉,也指代某個女子。詩人表達了金蓮改變位置,被塵世的迷亂所困擾的意象。這句話暗示了人事的變遷和人心的迷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隱喻的方式,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純潔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孤寂空虛的痛感。詩中運用了寓意深遠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使讀者在細細品味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
“一簪華發為誰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zài hé
浣溪沙(再和)
yī jiù láng gān bù rǎn chén.
依舊瑯玕不染塵。
shuāng fēng chuī duàn xiào shí chūn.
霜風吹斷笑時春。
yī zān huá fà wèi shuí xīn.
一簪華發為誰新。
bái xuě yōu lán yóu yǒu yùn, què qiáo xīng zhǔ kě wú rén.
白雪幽蘭猶有韻,鵲橋星渚可無人。
jīn lián yí chù rèn chén hūn.
金蓮移處任塵昏。
“一簪華發為誰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