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堪風雨累尋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堪風雨累尋歡”全詩
可堪風雨累尋歡。
雖辜早菊同高柳,聊楫殘蕉共小欄。
浮蟻嫩,炷煙盤。
恨無鶯唱舞催鸞。
空驚絕韻天邊落,不許韶顏夢里看。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鷓鴣天》李之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之儀。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節日到了,重陽卻斗寒。
可惜風雨不停地打擾著尋歡。
盡管菊花早已凋謝,高柳也已凋零,
我只能在小欄里聊楫殘蕉。
浮蟻嫩嫩的,炷煙漫卷。
我心中懊悔沒有鳥兒的歌唱和舞蹈,也沒有鳳凰的催促。
空中傳來的韻律漸漸消逝,不允許我在夢中欣賞美好的容顏。
詩意和賞析:
《鷓鴣天》是一首描繪秋天景色和寂寞感的詩詞。詩中以重陽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風雨連綿、花草凋零的感慨和遺憾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內心孤獨的感受。
詩的開頭寫到重陽節的寒冷,節日的氣氛被風雨所打擾,無法盡情地尋找快樂。接著,詩人描述了菊花凋謝和柳樹凋零的景象,表達了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主題。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用浮蟻和炷煙來描繪自然景物,這些形象給人以脆弱和短暫的感覺。詩人內心懊悔沒有美妙的歌聲和舞蹈,也沒有鳳凰的催促,這些都暗示了詩人內心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衰敗和詩人內心的孤獨感,表達了人世間的無常和時光流轉,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它在寂寞中傳遞出對生命短暫性和人生價值的思考,給人以深沉的感受。
“可堪風雨累尋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jié shì chóng yáng què dòu hán.
節是重陽卻斗寒。
kě kān fēng yǔ lèi xún huān.
可堪風雨累尋歡。
suī gū zǎo jú tóng gāo liǔ, liáo jí cán jiāo gòng xiǎo lán.
雖辜早菊同高柳,聊楫殘蕉共小欄。
fú yǐ nèn, zhù yān pán.
浮蟻嫩,炷煙盤。
hèn wú yīng chàng wǔ cuī luán.
恨無鶯唱舞催鸞。
kōng jīng jué yùn tiān biān luò, bù xǔ sháo yán mèng lǐ kàn.
空驚絕韻天邊落,不許韶顏夢里看。
“可堪風雨累尋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