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桐陰窗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影桐陰窗外”全詩
悵望林泉幽峻。
情會處,景偏表。
心清聞妙香。
寶幢低,金鎖碎。
竹影桐陰窗外。
新事舊,舊愁新。
空嗟不見人。
分類: 更漏子
作者簡介(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更漏子(借陳君俞韻)》李之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更漏子(借陳君俞韻)》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儀
暑方煩,人似慍。
悵望林泉幽峻。
情會處,景偏表。
心清聞妙香。
寶幢低,金鎖碎。
竹影桐陰窗外。
新事舊,舊愁新。
空嗟不見人。
中文譯文:
夏日已到,人們心情煩躁不安。
我沮喪地注視著幽深險峻的林泉景致。
情感相會之處,風景反而顯得突出。
心靈清澈,嗅到了美妙的香氣。
寶幢低垂,金鎖已經破碎。
窗外竹影和桐樹的陰影交織在一起。
新的事物與舊的憂愁,舊的事物與新的憂愁,交織在一起。
空空地嘆息,卻不見一個人的蹤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夏日的景象和詩人的心境。夏天的炎熱讓人感到煩躁和慍怒,詩人卻對這美麗的自然景色感到悵望,因為景色的美妙反而凸顯了他內心的困擾。
詩中描繪了林泉幽深險峻的景致,突出了情感相會之處景色的美麗,但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空虛。在這美麗的景色中,詩人的心靈是清澈的,他能嗅到妙香,這可能是指他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賞。然而,寶幢低垂、金鎖破碎的描寫暗示著詩人的失意和沮喪。
詩中還描繪了窗外竹影和桐樹的陰影,這種交織的景象給人一種幽靜、涼爽的感覺,與夏日的炎熱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新事物與舊愁、舊事物與新憂愁的交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紛亂和無法釋懷的情感。
最后兩句“空嗟不見人”,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寂寞。在這美麗的景色中,他卻無法遇見一個知音,感到無人理解和陪伴。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困惑。夏日的炎熱和美麗的自然景色成為詩人思考和抒發情感的背景,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和自身情感的反思,表達了對孤獨、困擾和無法釋懷的感受,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竹影桐陰窗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lòu zi jiè chén jūn yú yùn
更漏子(借陳君俞韻)
shǔ fāng fán, rén shì yùn.
暑方煩,人似慍。
chàng wàng lín quán yōu jùn.
悵望林泉幽峻。
qíng huì chù, jǐng piān biǎo.
情會處,景偏表。
xīn qīng wén miào xiāng.
心清聞妙香。
bǎo chuáng dī, jīn suǒ suì.
寶幢低,金鎖碎。
zhú yǐng tóng yīn chuāng wài.
竹影桐陰窗外。
xīn shì jiù, jiù chóu xīn.
新事舊,舊愁新。
kōng jiē bú jiàn rén.
空嗟不見人。
“竹影桐陰窗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