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恓惶怎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恓惶怎向”全詩
長醉賞、月影花枝。
暴風狂雨年年有,金籠鎖定,鶯雛燕友,不被雞欺。
紅旆轉逶迤。
悔無計、千里追隨。
再來應綰瀘南印,而念目下,恓惶怎向,日永春遲。
分類: 丑奴兒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轉調丑奴兒》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轉調丑奴兒》是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得意許多時。
長醉賞、月影花枝。
暴風狂雨年年有,
金籠鎖定,鶯雛燕友,
不被雞欺。
紅旆轉逶迤。
悔無計、千里追隨。
再來應綰瀘南印,
而念目下,恓惶怎向,
日永春遲。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在封建社會中身份低微、受到壓迫的心情。他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思念,表達了對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堅持和不屈的精神。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作為隱喻,通過描繪月影、花枝、暴風狂雨等意象,表達了黃庭堅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由的向往。詩中提到的"金籠"象征著封建社會的束縛,而"鶯雛燕友"則表示黃庭堅的志同道合之人,他們不愿被壓迫。"紅旆轉逶迤"意味著黃庭堅追隨真理的決心和不畏艱難的精神。
在詩的結尾,黃庭堅表達了對南方瀘州印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思念之情。他感嘆著日子的長久和春天的遲到,暗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強烈的情感,表達了黃庭堅的個人情感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展示了他作為文人的自由精神和對理想的追求。
“恓惶怎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uǎn diào chǒu nú ér
轉調丑奴兒
dé yì xǔ duō shí.
得意許多時。
cháng zuì shǎng yuè yǐng huā zhī.
長醉賞、月影花枝。
bào fēng kuáng yǔ nián nián yǒu, jīn lóng suǒ dìng, yīng chú yàn yǒu, bù bèi jī qī.
暴風狂雨年年有,金籠鎖定,鶯雛燕友,不被雞欺。
hóng pèi zhuǎn wēi yí.
紅旆轉逶迤。
huǐ wú jì qiān lǐ zhuī suí.
悔無計、千里追隨。
zài lái yīng wǎn lú nán yìn, ér niàn mù xià, xī huáng zěn xiàng, rì yǒng chūn chí.
再來應綰瀘南印,而念目下,恓惶怎向,日永春遲。
“恓惶怎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