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秋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作秋衣”全詩
萬里同依光景住。
天水相圍。
相見無因夢見之。
諸兒娟秀。
儒學傳家渠自有。
自作秋衣。
漸老先寒人未知。
分類: 木蘭花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減字木蘭花(戲答)》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減字木蘭花(戲答)》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中笑語。
萬里同依光景住。
天水相圍。
相見無因夢見之。
諸兒娟秀。
儒學傳家渠自有。
自作秋衣。
漸老先寒人未知。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月亮中的景象,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和諧的畫面。詩人借用木蘭花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柔美和靜謐之情。詩中融入了一些隱喻和哲理,探討了人生的無常和自然的恒久不變。
賞析:
這首詩的整體氛圍非常寧靜和平靜,通過月亮中的景象展現了一種寧靜的美感。詩的開頭“月中笑語”,描繪了一個愉快的場面,仿佛月亮中的人們在歡笑交談。接著,詩人以“萬里同依光景住”來形容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這美好的景色中,展示了一種和諧共生的意境。
詩的下半部分則引入了一些哲理性的思考。詩中提到“天水相圍”,表達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然而,盡管人們渴望彼此相見,但卻無法找到相見的機緣,只能在夢中相遇。這種無法實現的相見之愿象征了人生中的遺憾和無奈。
接下來,詩人提到“諸兒娟秀”,兒女們都聰明美麗,而儒學的傳承則由渠自行保留。這里,詩人借用了家庭來表達儒學的傳承和家族的責任。詩的最后兩句“自作秋衣,漸老先寒人未知”,表達了自立自強的精神和對未來的擔憂。詩人認為自己已經漸漸老去,但人們尚未察覺到他內心的寒冷和孤獨。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月亮中的景象的描繪,詩人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無常和自然永恒的感悟。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儒家思想和人生哲理,體現了詩人的獨特情感和思考方式。
“自作秋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xì dá
減字木蘭花(戲答)
yuè zhōng xiào yǔ.
月中笑語。
wàn lǐ tóng yī guāng jǐng zhù.
萬里同依光景住。
tiān shuǐ xiàng wéi.
天水相圍。
xiāng jiàn wú yīn mèng jiàn zhī.
相見無因夢見之。
zhū ér juān xiù.
諸兒娟秀。
rú xué chuán jiā qú zì yǒu.
儒學傳家渠自有。
zì zuò qiū yī.
自作秋衣。
jiàn lǎo xiān hán rén wèi zhī.
漸老先寒人未知。
“自作秋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