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欹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欹枕處”全詩
宛宛斗彎訛。
天然自有殊態,供愁黛、不須多。
分遠岫,壓橫波。
妙難過。
自欹枕處,獨倚闌時,不奈顰何。
分類: 訴衷情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訴衷情》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訴衷情》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旋揎玉指著紅靴。
優美而宛轉,卻有些歪斜。
天然自有各種姿態,
供給愁眉加深,無需多加修飾。
分開遠山,壓制波濤。
妙不可言,難以表達。
自己斜倚在枕頭上,
獨自倚靠在欄桿旁,無法回避皺眉的煩惱。
詩意:
《訴衷情》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中以紅靴為象征,通過描繪紅靴的優美而歪斜的樣子,表達了世間事物的多樣性和自然之美。詩人觀察到自然界的景物,如遠山和波濤,以及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對于世事的深思和對生活的感悟。詩人在倚靠枕頭和欄桿時,面對煩惱和憂愁,卻無法擺脫皺眉的困擾,表達了對于人生的矛盾和無奈。
賞析:
《訴衷情》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展現了黃庭堅獨特的詩境和情感表達。詩中使用了一系列形象的詞語和修辭手法,如“旋揎玉指”、“宛宛斗彎”、“分遠岫,壓橫波”,使詩句充滿了韻味和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詩人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相融合,展現了對自然之美和人生困境的思考。
詩中的紅靴象征了世間的事物,它優美而歪斜的樣子傳達了世界的多樣性和自然之美。詩人通過觀察自然界的景物,如遠山和波濤,表達了對于自然之美的贊嘆和感悟。同時,詩人自己的倚靠和皺眉的煩惱,則象征了人生的矛盾和無奈。這些形象的描繪和象征的運用,使詩詞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意境和思考,引發讀者對于自然、人生和情感的共鳴。
總體而言,黃庭堅的《訴衷情》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對于自然之美和人生困境的思考,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詩境和情感表達。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意境感染著讀者,使人們在欣賞之余也能對于生命和情感有所思考。
“自欹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ōng qíng
訴衷情
xuán xuān yù zhǐ zhe hóng xuē.
旋揎玉指著紅靴。
wǎn wǎn dòu wān é.
宛宛斗彎訛。
tiān rán zì yǒu shū tài, gōng chóu dài bù xū duō.
天然自有殊態,供愁黛、不須多。
fēn yuǎn xiù, yā héng bō.
分遠岫,壓橫波。
miào nán guò.
妙難過。
zì yī zhěn chù, dú yǐ lán shí, bù nài pín hé.
自欹枕處,獨倚闌時,不奈顰何。
“自欹枕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