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念別仙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年一念別仙都”全詩
當年一念別仙都。
慶門曾夢得明珠。
賦畀已教塵累淺,修持更與俗緣疏。
慧心從此悟真如。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為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浣溪沙》晁端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宋代晁端禮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閬苑瑤臺的指引下,回想起過去的居所。
當年的一念離開了仙境。
慶門曾經夢見過明珠。
賦詩已經使塵埃淺薄,修持更使我與塵世疏遠。
慧心從此覺悟真如。
詩意解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晁端禮離開了閬苑瑤臺(傳說中仙境的地方)后,回憶起過去的居住地。他曾經有一次決定離開仙境,離去的那一刻,是他的一念之間。詩中提到慶門曾經夢見過明珠,這里可能指的是慶門曾經有過美好的夢想和希望。而現實中,賦詩已經使作者與塵埃世俗的聯系變得淺薄,修持更使他與世間的紛擾疏遠。最后,作者的慧心從此覺悟到了真實的本質。
賞析:
《浣溪沙》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開仙境、回憶過去的情感和對修行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離開仙境的一念之間和慶門夢見明珠的對比,突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詩句中的"賦畀已教塵累淺,修持更與俗緣疏"表達了作者對修行的向往和對世俗的疏離,體現了佛教的修行理念。最后一句"慧心從此悟真如"則表達了作者通過修行覺悟到了真實的本質,展現了對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通過對比和抒發內心感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離開仙境、追尋真實本質和追求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當年一念別仙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làng yuàn yáo tái zhǐ jiù jū.
閬苑瑤臺指舊居。
dāng nián yī niàn bié xiān dōu.
當年一念別仙都。
qìng mén céng mèng dé míng zhū.
慶門曾夢得明珠。
fù bì yǐ jiào chén lèi qiǎn, xiū chí gèng yǔ sú yuán shū.
賦畀已教塵累淺,修持更與俗緣疏。
huì xīn cóng cǐ wù zhēn rú.
慧心從此悟真如。
“當年一念別仙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