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鞍扶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繡鞍扶下”全詩
歡意尚難忘。
未放笙歌,暫留簪珮,猶有紫芝湯。
醉中纖手殷勤捧,欲去斷人腸。
絳蠟迎歸,繡鞍扶下,笑語盡聞香。
作者簡介(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為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少年游》晁端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少年游》是一首宋代晁端禮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建溪靈草已先嘗。
歡意尚難忘。
未放笙歌,暫留簪珮,
猶有紫芝湯。
醉中纖手殷勤捧,
欲去斷人腸。
絳蠟迎歸,繡鞍扶下,
笑語盡聞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段年輕時的游玩經歷。詩人回憶起自己年少時與朋友一同前往建溪,那里的靈草曾經品嘗過。歡樂的心情至今仍然難以忘懷。盡管還未開始奏響笙歌,但他們暫時留下了佩戴的發簪和飾品,甚至還有紫芝湯。在醉意中,一個纖細的手親切地捧起酒杯,似乎想要讓人傾心。他們即將離去,但這令人傷感的離別情緒將會令人心碎。歸來時,繡鞍上的絳紅蠟燭點亮,人們迎接他們下馬,笑語中彌散著芬芳的香氣。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年輕時的游玩場景和離別情緒。通過描述建溪的靈草和紫芝湯,詩人展示了對美好回憶的追憶。酒醉中的手動作和笑語中的香氣增添了情感的層次和氛圍。詩人在寫作時運用了意象和情感的交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內心體驗和情緒起伏。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青春歲月的美好,并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淡淡的憂愁之情。
“繡鞍扶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nián yóu
少年游
jiàn xī líng cǎo yǐ xiān cháng.
建溪靈草已先嘗。
huān yì shàng nán wàng.
歡意尚難忘。
wèi fàng shēng gē, zàn liú zān pèi, yóu yǒu zǐ zhī tāng.
未放笙歌,暫留簪珮,猶有紫芝湯。
zuì zhōng qiàn shǒu yīn qín pěng, yù qù duàn rén cháng.
醉中纖手殷勤捧,欲去斷人腸。
jiàng là yíng guī, xiù ān fú xià, xiào yǔ jǐn wén xiāng.
絳蠟迎歸,繡鞍扶下,笑語盡聞香。
“繡鞍扶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