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茅三脊已充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包茅三脊已充庭”全詩
天人協贊甚分明。
兩階羽舞三苗格,九鼎神金一鑄成。
仙鶴唳,玉芝生。
包茅三脊已充庭。
翠華脈脈東封事,日觀云深萬仞青。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為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鷓鴣天》晁端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是一首宋代晁端禮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萬國梯航賀太平。
各國紛紛前來祝賀太平。
天人協贊甚分明。
上天與人一同贊美,十分明顯。
兩階羽舞三苗格,
兩個臺階上舞動著翅膀的鳥兒,象征著太平盛世。
九鼎神金一鑄成。
九個鼎爐鑄成了神圣的金子。
仙鶴唳,玉芝生。
仙鶴鳴叫,玉芝花開。
包茅三脊已充庭。
草屋的三個屋脊已經充滿了宮廷。
翠華脈脈東封事,
翠綠的華服在東方封建制度的儀式中閃耀。
日觀云深萬仞青。
白天觀看云深處,萬仞高山蒼翠蔥蘢。
詩意和賞析:
《鷓鴣天》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太平盛世的景象。詩人通過描繪萬國前來祝賀太平、天人一同贊美的場景,表達了國家繁榮昌盛的狀態。詩中的兩階羽舞象征著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九鼎神金則象征著國家的神圣和穩定。詩中的仙鶴鳴叫、玉芝花開,以及包茅草屋充滿了宮廷等描寫,展現了豐富的自然元素和宮廷文化,進一步突顯了太平盛世的繁華景象。最后,詩人描繪了云深的高山,給人以廣闊開放的感覺,暗示了國家的繁榮和興盛。
整首詩以其華麗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現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繁榮的向往和祝愿。它是一首充滿希望和美好愿景的詩詞,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特點,如國家的繁榮和宮廷文化的昌盛。
“包茅三脊已充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wàn guó tī háng hè tài píng.
萬國梯航賀太平。
tiān rén xié zàn shén fēn míng.
天人協贊甚分明。
liǎng jiē yǔ wǔ sān miáo gé, jiǔ dǐng shén jīn yī zhù chéng.
兩階羽舞三苗格,九鼎神金一鑄成。
xiān hè lì, yù zhī shēng.
仙鶴唳,玉芝生。
bāo máo sān jí yǐ chōng tíng.
包茅三脊已充庭。
cuì huá mò mò dōng fēng shì, rì guān yún shēn wàn rèn qīng.
翠華脈脈東封事,日觀云深萬仞青。
“包茅三脊已充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