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冷人間四十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耳冷人間四十年”全詩
集英深殿聽臚傳。
齊開雉扇雙分影,不動金爐一噴煙。
紅錦地,碧羅天。
升平樓上語喧喧。
依稀曾聽鈞天奏,耳冷人間四十年。
作者簡介(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為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鷓鴣天》晁端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是一首宋代晁端禮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鷓鴣天
金碧觚棱斗極邊。
集英深殿聽臚傳。
齊開雉扇雙分影,
不動金爐一噴煙。
紅錦地,碧羅天。
升平樓上語喧喧。
依稀曾聽鈞天奏,
耳冷人間四十年。
中文譯文:
鷓鴣鳥的天空,
金碧輝煌的觚棱棱,
宮廷深處聆聽使臣的傳召。
齊心協力展開雉扇,分出雙重影子,
而金爐上的煙卻靜止不動。
地面織就著紅色錦緞,天空披著碧羅綢天。
在升平樓上,有喧囂的話語聲。
依稀記得曾經聽過天子的樂曲,
但耳朵已冷落在塵世四十年。
詩意和賞析:
《鷓鴣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宮廷景象。詩中的金碧觚棱斗、集英深殿、雉扇和金爐等詞語,用來形容宮廷的華麗和富麗堂皇。紅錦地、碧羅天則表現出地面和天空的絢麗色彩。整首詩以描繪宮廷景象為主題,展示了宮廷豪華的場景和熱鬧的氛圍。
然而,詩的最后兩句卻帶有一絲憂傷和無奈。詩人提到自己耳冷人間四十年,暗示自己已經在塵世中度過了很長的時間,與宮廷的輝煌和繁華漸行漸遠。這種情感上的冷落和隔離,與前文描繪的宮廷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詩人對塵世的獨立和超脫之情。
整首詩以娓娓動聽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宮廷景象的準確描繪,同時也透露出對塵世的淡漠和超脫。它既展示了宮廷的繁華和輝煌,又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給人以沉靜和思考的空間。
“耳冷人間四十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jīn bì gū léng dòu jí biān.
金碧觚棱斗極邊。
jí yīng shēn diàn tīng lú chuán.
集英深殿聽臚傳。
qí kāi zhì shàn shuāng fēn yǐng, bù dòng jīn lú yī pēn yān.
齊開雉扇雙分影,不動金爐一噴煙。
hóng jǐn dì, bì luó tiān.
紅錦地,碧羅天。
shēng píng lóu shàng yǔ xuān xuān.
升平樓上語喧喧。
yī xī céng tīng jūn tiān zòu, ěr lěng rén jiān sì shí nián.
依稀曾聽鈞天奏,耳冷人間四十年。
“耳冷人間四十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