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騎墻兩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騎墻兩下”全詩
那回時、有愿不昏沈,甚近日,依前又也。
你莫撋就,偎隨人便,卻騎墻兩下。
自家懣、都望有前程,背地里、莫教人咒罵。
作者簡介(晁端禮)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一說徙家彭門(今江蘇徐州)。晁補之稱他為十二叔,常與唱和。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單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縣,官滿授泰寧軍節度推官,遷知大名府莘縣事。因得罪上司,廢徙達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鵲橋仙》晁端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鵲橋仙》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晁端禮。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鵲橋仙》的中文譯文:
從來因被,薄情相誤,
誤得人來已怕。
那回時、有愿不昏沈,
甚近日,依前又也。
你莫撋就,偎隨人便,
卻騎墻兩下。
自家懣、都望有前程,
背地里、莫教人咒罵。
詩意和賞析:
《鵲橋仙》是一首表達愛情苦悶和迷惘的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個愛情故事,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的困惑和無奈之情。
首句“從來因被,薄情相誤”,表達了因為感情薄弱而彼此誤解的情感困擾。接下來的句子“誤得人來已怕”,表明作者因為過去的感情經歷而對新的感情產生了恐懼。
接著,詩中描述了一段時光的流轉。“那回時、有愿不昏沈,甚近日,依前又也。”這幾句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愿意重新回到過去的狀態。
然而,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現實的無奈。“你莫撋就,偎隨人便,卻騎墻兩下。”這里的“你”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愛人,詩中的意思是告誡愛人不要猶豫不決、左右搖擺,而是要堅定地選擇。同時,“騎墻”也可以理解為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意象。
最后兩句“自家懣、都望有前程,背地里、莫教人咒罵。”表達了作者的內心苦悶和期望未來的愿望,同時提醒愛人不要做出讓人詛咒的行為。
整首詩詞通過對愛情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感情的困惑和無奈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望。
“卻騎墻兩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è qiáo xiān
鵲橋仙
cóng lái yīn bèi, bó qíng xiāng wù, wù dé rén lái yǐ pà.
從來因被,薄情相誤,誤得人來已怕。
nà huí shí yǒu yuàn bù hūn shěn, shén jìn rì, yī qián yòu yě.
那回時、有愿不昏沈,甚近日,依前又也。
nǐ mò ruán jiù, wēi suí rén biàn, què qí qiáng liǎng xià.
你莫撋就,偎隨人便,卻騎墻兩下。
zì jiā mèn dōu wàng yǒu qián chéng, bèi dì lǐ mò jiào rén zhòu mà.
自家懣、都望有前程,背地里、莫教人咒罵。
“卻騎墻兩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