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得暗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靈犀得暗通”全詩
夜堂深處逢。
無端銀燭殞秋風。
靈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無窮。
星河沈曉空。
隴頭流水各西東。
佳期如夢中。
分類: 阮郎歸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阮郎歸(四之二)》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阮郎歸(四之二)》是宋代詩人秦觀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種離別后的思念之情和對愛人歸來的期盼。
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宮腰裊裊翠鬟松。
夜堂深處逢。
無端銀燭殞秋風。
靈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無窮。
星河沉曉空。
隴頭流水各西東。
佳期如夢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女主人公的心情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展現了她對阮郎的思念和對重逢的渴望。
詩的開篇,“宮腰裊裊翠鬟松”,描繪了女主人公嬌美的形象,她戴著綠松石飾品,宛如宮廷中的貴婦人。接下來描述了夜晚深處的相遇,“夜堂深處逢”,暗示著他們的相聚是秘密的、充滿禁忌的,增加了一種浪漫的色彩。
第三句“無端銀燭殞秋風”,通過描寫燭火熄滅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離別的哀傷。這里的“銀燭”象征著愛情的溫暖和希望,但卻被“秋風”吹滅了,暗示著愛情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
接下來的兩句“靈犀得暗通,身有恨,恨無窮”,表達了女主人公對阮郎的思念之情。她希望通過心靈的契合,讓彼此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同時,她也表達了自己對分離的痛苦和無盡的思戀之情。
最后兩句“星河沉曉空,隴頭流水各西東,佳期如夢中”,描繪了女主人公對與阮郎美好相聚的期盼。星河沉落,黎明即將來臨,時間的流逝使得期待變得更加迫切。隴頭的流水東西流淌,象征著時間的流轉,也暗示了他們相聚的不易和困難。佳期如夢中,說明女主人公對重逢的美好時刻充滿了幻想和憧憬。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女主人公對阮郎的思念之情和對重逢的渴望。通過對離別、痛苦和期盼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愛情的深情和對幸福的向往。
“靈犀得暗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uǎn láng guī sì zhī èr
阮郎歸(四之二)
gōng yāo niǎo niǎo cuì huán sōng.
宮腰裊裊翠鬟松。
yè táng shēn chù féng.
夜堂深處逢。
wú duān yín zhú yǔn qiū fēng.
無端銀燭殞秋風。
líng xī dé àn tōng.
靈犀得暗通。
shēn yǒu hèn, hèn wú qióng.
身有恨,恨無窮。
xīng hé shěn xiǎo kōng.
星河沈曉空。
lǒng tóu liú shuǐ gè xī dōng.
隴頭流水各西東。
jiā qī rú mèng zhōng.
佳期如夢中。
“靈犀得暗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